外延的基础是内涵的做实。华为要用五到十年时间将内部关系理顺,使之充满扩张的力量。不是制约它的发展,也不是纵容它的扩张;而是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依规律行事。各级干部在做实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驾驭流程与组织管理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拥有不断优化自己、批判自己的能力。任何一个人在新事物面前都是无知的,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什么叫自由,火车从北京到广州沿着轨道走,而不翻车,这就是自由。自由是相对必然而言。自由是对客观的认识。人为地制定一些规则,进行引导、制约,使之运行合理就是自由。孔子说他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自由。必然是对客观规律还没有完全认识,还不能驾驭和控制它们,主观还受到客观的支配。例如,粮食现在还不能很大地丰产,水灾和地震还不断给人类造成危害,我们的交换机软件如何发展与稳定……
一个企业能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华为公司基本法》已阐明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数千名员工认同它,并努力去实践它,实践中把自己造就成各级干部的接班人,这就是希望,这就是曙光。
一个企业的内外发展规律是否真正认识清楚,管理是否可以做到无为而治,这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员工不断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可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任正非1998年3月28日,《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在《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一开始,任正非就提到了:“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们只有走进了自由王国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但当您步入自由王国时,您又在新的领域进入了必然王国。不断地周而复始,人类从一个文明又迈入了一个更新的文明。”
“必然王国”指的是人们对大自然或者社会状态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而“自由王国”指的是人们能够支配自然界或者社会的一种状态。任正非在企业管理的理念中提出了这两个概念,意思是对于企业的管理,要做到无为而治,也就是企业不需要人为地控制也能自主达到管理目的,通过激发员工思想热情转化为工作热情,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工作,不是管理者催着才去工作。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指管理者什么都不管,将企业的一切抛到脑后;而是指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不需要每日奔波劳累,能够自然地、轻松地让公司在正轨上运行。很多大企业,虽然领导者经常不在公司工作,出去喝喝茶、打打高尔夫球,但这些大企业都运作得非常成功,每年的盈利一直在增长。相比之下,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每天在公司加班熬夜地工作,但企业的运作就是不见起色,这样的企业管理者其实还不懂什么叫真正的管理。
任正非知道,想要华为“无为而治”,不能只靠自己一个人的能力,他还需要一支素质很高的领导团队。任正非希望华为的管理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够一步一步摆脱资金、条件、人才的限制,进入管理的“自由王国”。华为员工在华为工作不再是单纯听从领导和管理者的安排,而是员工自发、主动地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想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就要为员工提供一个大的、好的平台,任正非说:“我相信这些无生命的管理,会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死去而更加丰富、完善。几千年以后,不是几十年,这些无生命的管理体系就会更加完善,同时又充满活力,这就是企业的生命。”任正非所说的“无生命的管理”,指的就是“无为而治”,这是他引进的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不是靠管理者管理,而是靠员工自我管理。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的过程。1998年,华为进入了大规模的扩张期,这一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了89亿元,华为的核心产品进入了国内所有发达省份和主要城市;在传统的交换机市场上,华为的风头盖过了西门子等国际企业,市场份额高达22%。
在如此辉煌的成绩面前,任正非考虑到华为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在管理思想上深刻研究和探讨。他认为华为应该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鞭策员工,让员工能够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还能够让员工有良好的自治性,华为的员工大多从事思维型的工作,僵硬的工作条例对他们开展工作没有多大的好处,所以,管理思想要开放,要让员工感到在华为工作更加自主和富有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