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管理语录

有人将企业比作一条船,松下电工就把自己的企业比作冰海里的一条船。在松下电工,我们看到,不论是办公室还是会议室,或是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其危机意识可见一斑。在华为公司,我们的冬天意识是否那么强烈,是否传递到基层,是否人人都行动起来了?

华为还未处在冬天的位置,在秋末冬初,能认真向别人学习,加快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改良流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裁并不必要的机构,精简富余的员工,加强员工的自我培训和素质提高。居安思危,也许冬天来临之前,我们已做好了棉袄。

华为成长在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中国从落后网改造成为世界级先进网,迅速发展的大潮流中,华为像一片树叶,有幸掉到了这艘潮流的大船上,是躺在大船上随波逐流到今天,本身并没有经历惊涛骇浪、洪水泛滥、大堤崩溃等危机的考验。因此,华为的成功应该是机遇大于其素质与本领。

什么叫成功?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历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任正非2001年4月24日,《北国之春》

管理智慧

1999年之前,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只见投标,不见中标。华为那几年为了打进国际市场缴的学费很是不菲。但任正非知道,只要不断地建设和改进,总会有出路的。就像香港大亨李嘉诚说的那样:“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了最价值连城的一课——逆境和挑战,只要能激发起生命的力度,我们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象的。”

2006年上半年,华为完成合同销售额52亿美元,其中,国际市场占到了65%。华为比起前几年来,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成功,可以说是取得了质的飞跃。但面对越来越好的发展,任正非始终抱以不自满、不自傲、继续求进步的态度。2001年,他赴日本考察时,华为就已经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年销售额高达220亿元,可任正非认为这不算成功。

在《北国之春》中,任正非写道:“职业化、规范化、表格化、模板化的管理还十分欠缺。华为是一群从青纱帐里走出来的“土八路”,还习惯于埋个地雷、端个炮楼的工作方法,还不习惯于职业化、表格化、模板化、规范化的管理。重复劳动、重叠管理还很多,这就是效率不高的根源。我看过香港秘书的工作,有条不紊地一会儿就把事做完了,而我们还在摸索,做完了还不知合格与否,还开个小会审查,你看看这就是高成本。要迅速实现IT管理,我们的干部素质,还必须极大地提高。

“推行IT的障碍,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来自高、中级干部因电子流管理导致权力丧失的失落。我们是否正确认识了公司的生死存亡必须来自管理体系的进步?这种进步就是快速、正确,端对端、点对点,去除了许多中间环节。面临大批高、中级干部随IT的推行而下岗,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为了保住帽子与权杖,是否可以不推行电子商务?关键是,我们得说服我们的竞争对手也不要上,大家都手工劳动?我看是做不到的。沉舟侧畔千帆过,我们不前进必定死路一条。华为存在的问题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数得清楚……”

任正非深知,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危机的,一时的成就不能代表成功,作为企业,只能不断成长。在《北国之春》中,任正非提道:“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是一定会到来的。现在是春天吧,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我们可否抽一些时间,研讨一下如何迎接危机。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一些。(因为)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我们在讨论危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来想一想。我们所有员工的职业化程度都是不够的,我们提拔干部时,首先不能讲技能,要先讲品德,品德是我讲的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责任心和使命感。危机并不遥远,死亡却是永恒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你一定要相信。”

企业的管理者不要轻易沉迷于眼前的成功之中,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管理者的眼中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rFC4KbRe0pjG/cP/n7HiyIG5HQoSgkCxO0LBcbSbq73tSaS8E3vP7dmiKKSdaDV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