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赵蔺璧

俞陛云(1868—1950),字阶青,俞樾之孙,俞平伯之父。父祖仁早逝,由祖父俞樾抚养成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举进士,一甲三名,探花及第。清亡后,由苏州移居北京,闭门潜居,以字画自娱,做前清的遗老。

俞陛云的著作不少,最有名者即此《诗境浅说》,另有讲析唐宋词若干篇,先后发表在《同声月刊》上,后来上海古籍出版社汇编为一集出版,称《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还有《蜀诗记》,记述入川为副主考官时行旅及诗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上海书店出版。其他著作如诗、词、杂文、诗话等,都没有新式标点整理本,有些还是稿本。

《诗境浅说》分正编和续编两个部分。正编有五律、五言摘句、七律、七言摘句。所选诗歌主要出自《唐诗三百首》。此书源于他为孙儿、孙女讲解诗歌做法,起初只是写了五律讲解的部分,在友人章钰(字式之)的促使下,又续写了七律部分,嗣后又增添了摘句的部分。续编大概是正编出版后,颇受欢迎,又广而扩充的结果,在内容上,也是有意纠正正编只涉及律诗一端的偏颇,故所选为五绝和七绝。但无论怎么扩充,就诗歌时代而言,仍然不出唐诗范围,这大概跟作者的兴趣爱好和诗学思想有关。

正编成书于1936年,作者时年六十九岁,诗词修养,真金百炼,炉火纯青,故解说要言不烦,短短的一两句话,就能一笔廓清,金针度人。行文简洁隽逸,清丽雅切,有时其中还缀一两句骈语,如“年光冉冉,难挥落日之戈;逝水滔滔,孰鼓回澜之力”;“客过陵阳,益彰名迹,犹之桃花流水,遂传西塞之名,杨柳晓风,争唱井华之句也。”真是前有浮声,后有回响,别饶美感。所以此书今天还很能吸引人。就指导诗歌写作的技术层面看,这本书的解说不拘泥平仄、格律,但讲究用字、偶对,以及诗意传达的技巧,即炼字和琢句、章法结构,以及各类题材的诗歌写作所应注意的问题。下面就从书中挑几个相应的例子来看看。

首先讲炼字,古人很注重炼字,如著名贾岛“推敲”的故事,齐己“一字师”的故事。重要的字,古人往往称之为“诗眼”。字用得恰当,诗句会有焕然一新的效果。“用一‘侵’字,见雾露之深也。……用一‘逼’字,见鱼龙之近也。”(罗隐“秋凉雾露侵灯下,夜尽鱼龙逼岸行”)这两个字用得好,在于体物准确。又如用字与声律的关系,“诗中‘秋’字、‘入’字、‘翠’字等,其平仄不用谐声,弥觉清峭。律诗用拗韵,与诗之神致有关。此类是也”(张志和“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

在炼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便是炼句。其目标也是要体物真切,同样的体裁,要写出新意来,便应别具只眼。“清歌傍水,妙舞当花,乃宴集恒有之事,以‘鱼吹’、‘燕蹴’写之,遂见生动。此琢句之法也。”(杜甫“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这个例子主要说明杜甫体物的细致恰当。另外,古人还经常以典故概括今事今情,故特别注意用典的功夫和效果。“凡用古事入诗,两事务须匀称,勿以近代事搀之。此诗‘夏后’、‘周王’、‘双龙’、‘八骏’皆上古事,且句极工丽。运用古事者,最宜取法。”(李商隐“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传说唐代诗人李贺出门经常带一锦囊,遇到好的句子,便写下来投到锦囊里,回家后补充前后,作成一首诗。这个故事不知道是否属实。李贺是天赋极高的诗人,但后人说他的诗思跳跃太大,诗中的意脉不畅达,有句无篇的现象很突出。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才编造了上面锦囊投诗的故事。由李贺的事例可见,炼字琢句见长并不能保证整首诗精彩。有关整首诗的章法布局的写作经验,《诗境浅说》有很多例子,特别精彩。

“首句谓翠红文采,绚映斜日,言鸳鸯之色也。次句谓水禽中相爱而具贞性,似此禽者,甚为稀有,言鸳鸯之性也。三、四言鸳鸯之飞鸣宿食,不过在寒塘烟岛,地小回旋,乃片刻之分离,犹相呼回首;只萦洄之带水,亦接翼齐飞。写两禽情爱之深,可谓善于体物矣。三、四句已言鸳鸯之情,五、六乃变换句法,言殿上覆鸳鸯之瓦,闺中织鸳鸯之锦,故用其故实,而以更翻新意,言采莲女伴,见同命文禽,依依相并,能不感幽情而生叹羡耶?全首中,六句皆咏本题,而结处别开意境,律诗中恒有之法也。”(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崔珏以鸳鸯诗得名,称崔鸳鸯。郑谷以鹧鸪诗得名,称郑鹧鸪。……崔写其情致,郑写其神韵,各臻妙境。惟崔诗通体完密,郑都官虽名出崔上,此诗后四句,似近率易,逊于崔诗。若李群玉之赋鹧鸪,亦专咏其声,又逊于郑作也。李白《越中》诗:‘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郑谷《赠歌者》诗:‘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因其凄音动人,故怀古思乡,易生惆怅也。”(郑谷《鹧鸪》)俞陛云先生于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一节,将诗的章法结构讲得清清楚楚,作者是有意以此为典型,以为举一反三之用。郑谷《鹧鸪》一节则说明此诗后段所以松懈的原因,然后再举李白和郑谷另一首诗,指示可以补救方法,论述极为剀切实用。

我想,假如一个人不懂格律、对偶,那么,读这本书或许能够提高赏味诗歌的能力;假如一个人懂了基本的格律,又想把诗写好,那么,这本书就能帮助他开阔胸襟,提高作诗的品位和能力。

作者家学深厚,祖父俞樾,别号曲园老人,是晚清著名的学者,曾国藩赞誉他“拼命著述”。由于儿子早逝,曲园老人将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孙儿身上,为育孙,专门写作《曲园课孙草》一篇长文(也可以说是一本小书)。俞陛云由其悉心栽培,受其濡染,根柢深厚。由这本小书,我们就能亲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涵养和他的性情,读来甚是有趣。

第一,作者在序言里说,这是他写的一本指点迷津的小册子。这种说法是真实的,却也是谦辞,书中也有寄寓其感慨的地方,像下面这样的话:“松本寒柯,勿羡翠楼之豪侈,而易地托根;翠楼中人,宜谅其山野之性,勿强入朱门,以辱岁寒之操。意有枨触,偶书数语,亦以告作诗者,欲有寄托,宜师其婉而多讽也。”“意有枨触,偶书数语”是多年涉世的体验一时流露。我猜想,作者品味这“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时,或许正好触动了老先生做寓公的境遇之感吧。像这样的情况,书中或隐或显,都有一些,有时虽然不明白道出,但确实存在。

第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者品鉴诗歌,也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印证说明,尤其是那些正好处在他曾经行旅所经之地的风物,他便会多说两句。宋之问“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他回顾自己的经历说:“余尝于六月登太行南天门,望天表白云,与群岫参差竞出,叹此句之工也。”储光羲“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则曰:“余行栈道,见村民跨溪架屋,借水力转轮,以舂米麦。白雪翻飞,晴雷互答,为溪山增趣。下句言采桑,忆舟行江浙间,桑畦弥望,当朝阳初上,露气未干,儿女青红,登梯采叶,时闻剪刀声出烟霭间,储诗雅能状之。”把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审美,简简单单几句话,十分贴切。自然造化能陶冶诗艺、情操,洵非虚言。

第三,作者有很深厚的诗学修养,一方面见于他在品鉴中做丰富的比较说明,李商隐“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老先生说:“诗人之悼亡者,以元微之七律三首,梅宛陵五律三首,最为真挚。论诗之风韵,玉溪之句,尤耐微吟。潘安仁诗‘望庐思其人’,即玉溪上句之意。潘诗‘入室想所历’,即玉溪下句之意。诗格异而意同也。”又陈羽《湘君祠》解曰:“咏湘妃竹者,若贾岛咏斑竹杖云:‘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杜牧咏斑竹簟云:‘分明只是湘妃泪,何忍将身卧泪痕。’二诗用力太过,不若羽诗之虚写得神也。”两通消息,计较优劣,讲得很深很透,读了感觉受益匪浅。其修养深厚的另一方面则是对诗史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把握举重若轻;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气象森然,气场很足。如论诗人,他说:“玉溪之绝句,或运典雅切、或构思深湛者多,而全用辞采者少。”论诗史,他道:“大历以后之诗,格调则秀雅为多,词句则雕镌是尚,去盛唐浑厚之风渐远。梦得此作(《始闻秋风》),振笔挥洒,英气勃发,不作寻常悲秋之语,法乳直接少陵。”这样的断语真是由博反约,深入而浅出。清代张潮曾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幽梦影》卷上)老先生大概就是到了这种“玩月”的境界吧。

第四,作者在行文中注意避讳,如改“玄”为“元”(避康熙帝名讳),避“丘”为“邱”(雍正帝为孔子避讳)。这反映了他的志趣,进入民国以后,他要做前清的遗老。不过,当溥仪为伪满洲国皇帝后,派人礼请他时,他却予以峻拒,可见他做这个遗老,内心还是存有某种分寸感的。另外,他行文还有一个特点,即引近人的诗作,多略去名字不提,对前代人多显扬其名。玩味一番,暇思联翩。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但也有不好理解的地方。首先,最突出的恐怕是言文的差异。作者以探花及第,古典文学修养深厚,文辞洗练,文言蕴藉,行文用典自然剀切,可以说他对典雅精致之美的追求,已经达到了无意求工而自然流露的境界。但是,由于时代的变化,知识结构改变,作者认为当时读书人很熟悉的一些典故,今天看来已然陌生,不好理解。如“作者曲体闺情,《金荃》之隽咏”,《金荃》是温庭筠的词集名;“昌黎之玉钗银烛,未免有情”,概括的是韩愈“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的诗句;“观河面皱”则是《首楞严经》卷二波斯匿王观看恒河,由恒河不变,而自伤发白面皱的典故,等等。这对今天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编者曾设想为之做注,但分寸又不太好掌握。另外,做注有可能破坏阅读氛围。诗文本身也有很多典故和疑难的词,作者也是不注的,为免画蛇添足之感,只好阙如,只能由读者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书自习了。

其次,这本书里面还有一些错误,一方面有可能是编校上的失误,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作者的记忆有误 。编校之误,改正即可,无须多提。关于记忆之误:(一)正编五言摘句部分,“以闲为岁月,将寿补蹉跎”(刘禹锡),按:此句乃刘禹锡《岁夜咏怀》诗(刘的文集中,上句作“以闲为自在”,此处作“岁月”,可能所根据的版本不同),下面的解说部分:“下句谓学无止境。‘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然遵假年学《易》之训,天畀余年,正使补从前之荒陋。文房其耄而好学者耶?”最末这句突然冒出个“文房”来,文房是刘长卿的字,刘禹锡字梦得。(二)续编五绝顾况《忆旧游》解曰:“录此一首,见初唐时诗格之浑朴。”顾况高白居易一辈,生活的时间实在盛唐、中唐之际。这里以为“初唐”典型,恐怕不合适。就作者的诗学思想而言,他也没有把初唐的下限划到顾况所在的时代。(三)续编七言绝句李商隐《望远》解,“前二句楼上玉梯之意,与李白之‘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空伫立,望断归飞翼’词意相似”。按:这里引李白《菩萨蛮》的词句也有问题。老先生自己的《唐词选释》选该词后二句跟大多数版本一样,作“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四)续编七言绝句皮日休《病酒》解曰:“陆放翁止酒后,复有‘杯汝前来’之句”,按:“杯汝前来”不是陆游的词,而是辛弃疾《沁园春》词中的句子,并且该词是稼轩“将止酒”,故老先生不特误记,还在误记的基础上误做了引申。这句话的下面引山谷词也有问题。这可能是作者一时记忆混淆了。好在这样的情况不多,编辑也在书中出注做了说明。

以上这些情况实属白璧之微瑕。总而言之,这本书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常读多读,必会受益良多。 Yxnc+xceqWUWQtVsvE/PS492XtP9n9WUmbYUWjXYSP1YOcn8xGgjPRDuJ1YuyuR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