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本文题目系编注者据正文所拟。中国古代儒家认为读书人欲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首先要加强个人修为、处理好家庭伦理关系,而道德修养作为其核心价值,具有贯穿“以天下为己任”者一生的效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属于递进关系的呈现,常被读书人简括为“修齐治平”四字。清初思想家颜元《颜元集·存治编》有云:“且学所以明伦耳。故古之小学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大学教以格致诚正之功、修齐治平之务,民舍是无以学,师舍是无以教,君相舍是无以治也。”可见在儒家传统思想中,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无与伦比,道德水平低下者是难以担当治国平天下大任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1]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2]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3]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4]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5] 。致知在格物 [6]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1] 明明德:即彰明自己的光明之德。明德,光明之德;美德。
[2] 齐其家:治理好他的家庭。齐,整治;整理。
[3] 正其心:谓使人心归向于正。
[4] 诚其意:谓使人心志真诚。
[5] 致其知:汉郑玄释为:使人知晓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释为:推极自己的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
[6]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