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本文题目系编注者据正文所拟。周武王伐纣灭商,四方臣服。周成王时,西戎远国旅国进贡大犬。太保召(shào绍)公惧怕年幼的成王玩物丧志,就以《旅獒》为训以示警诫。《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盛汤的土陶器皿),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不仅是生产力水平普遍低下的古代君主当政所必知晓,对于科技发达的今天的居位者与芸芸众生立身处世也有积极的警示作用。
西旅献獒 [2] ,太保作《旅獒》。
惟克商 [3] ,遂通道于九夷八蛮 [4] 。西旅厎贡厥獒 [5] ,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 [6] 。曰:“呜呼!明王慎德 [7] ,西夷咸宾 [8] 。无有远迩 [9] ,毕献方物 [10] ,惟服食器用 [11] 。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 [12] ;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 [13] 。人不易物,惟德其物 [14] !德盛不狎侮 [15] 。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 [16] 。不役耳目 [17] ,百度惟贞 [18] 。玩人丧德 [19] ,玩物丧志 [20] 。志以道宁 [21] ,言以道接 [22] 。不作无益害有益 [23] ,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 [24] ,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 [25] ,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 [26] ;所宝惟贤,则迩人安 [27] 。呜呼!夙夜罔或不勤 [28] ,不矜细行 [29] ,终累大德 [30]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31] 。允迪兹 [32] ,生民保厥居 [33] ,惟乃世王 [34] 。”
——《尚书·周书·旅獒》
[1] 太保作旅獒:太保,古代三公之一。《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传》:“保,保安天子于德义者。”召公姬奭(shì士)在周成王时任太保。旅獒(áo螯),意谓因獒而陈述道义。旅,陈述;獒,高大凶猛之犬。
[2] 西旅:西戎旅国。西戎,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
[3] 惟:介词。相当于“以”、“由于”。克商:战胜商王朝。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东伐,战于牧野,商军倒戈,纣王自焚鹿台,商朝亡。事见《史记·殷本纪》。
[4] 通道:谓打通道路。九夷八蛮:泛指当时周王朝周围的少数民族。
[5] 厎(zhǐ纸):奉献。厥:代词。犹“其”,起指示作用。
[6] 训:教诲。王:谓周成王,即姬诵,周武王姬发之子,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二十一年。因其继位时年幼,故由周公旦辅政。一说指周武王,似非。
[7] 明王:圣明的君主。慎德:注重道德修养。
[8] 西夷:古代指我国西部地区的部族。咸:皆;都。宾:服从;归顺。
[9] 远迩(ěr尔):犹言远近。
[10] 方物:本地产物;土产。
[11] 服食器用:衣着食物与器皿用具。
[12] “王乃”二句:意谓明君明白宣示将远夷之贡,以分赐异姓诸侯,使无废其职。昭,明白宣示。德之致,即“德之所致”,谓远夷所贡之方物。异姓之邦,谓与周不同姓的诸侯。替,废弃。服,职务。
[13] “分宝玉”二句:意谓以宝玉分赐同姓邦国,及时用来展示亲情。伯叔之国,周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时,副词。及时。庸,用。展亲,谓重视亲族的情分。
[14] “人不”二句:意谓物贵由人,有德则物贵,无德则物贱。唐孔颖达疏:“言此者,戒人主,使修德也。”易,改变。
[15] “德盛”句:意谓有高尚品德的君主不为轻狎侮慢之事。狎(xiá侠)侮,轻慢侮弄。
[16] “狎侮”四句:意谓君主轻慢侮弄官员,就无人为你尽心;轻慢侮弄百姓,就无人替你尽力。君子,旧时对统治者或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小人,旧时指平民百姓。罔,无,没有。
[17] 不役耳目:谓不为声色所迷惑。役,牵缠,羁束。耳目,视听。引申为声色之娱。
[18] 百度:百事;各种制度。贞:谓正轨,正道。
[19] 玩人丧德:谓以人为戏弄的对象,就丧失德行。
[20] 玩物丧志:谓沉迷于所爱好的事物,就丧失远大的理想。
[21] 志以道宁:谓志趣须遵循一定途径方能安定。
[22] 言以道接:谓言语须遵循道义方能相互酬应。
[23] 无益:没有利益的事。
[24] 异物:珍奇之物。
[25] 土性:谓某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性。畜:饲养。
[26] “不宝”二句:来,至。不以远方所贡之物为宝(意谓不贪求珍异之宝),远方的部族就会来归顺。宝,名词的意动用法。格,来,至。
[27] “所宝”二句:意谓只以尊重贤才为要务,亲近的人就安定。迩人,近人;亲近的人。
[28] 夙(sù素)夜:朝夕,日夜。或:有。
[29] 不矜细行:谓不注重小事小节。
[30] 大德:大节。
[31] “为山”二句:意谓堆积九仞高的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仞(rèn刃),古代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一说八尺为一仞。篑(kuì愧),盛土的竹筐。
[32] 允迪:认真履践或遵循。兹:这里指代召公所作《旅獒》。
[33] 生民:人民。
[34] 惟乃世王(wànɡ旺):谓世代为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