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本文题目系编注者据正文所拟。何谓“士”?《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在先秦,“士”是地位次于大夫的古代诸侯的臣属,也有上士、中士、下士的等级差别。士作为服务于诸侯的有知识阶层,其地位低于官,高于民,在四民分业中处于顶层。《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士从政即为官,退居则为民,这种可官可民的尴尬处境,令先秦“士”的界限实难以确切划定,这正是子贡向孔子再三讨教的原因。孔子的回答,不计“今之从政者”,有三个层次的递降,反映了当时对于“士”概念的某种模糊姓。后世一般泛指读书人或知识阶层为“士”,与先秦人的概念已有不同。
子贡问曰 [1]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 [2] ,使于四方 [3] ,不辱君命 [4] ,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 [5] ,乡党称弟焉 [6]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 [7] ,小人哉 [8] !抑亦可以为次矣 [9]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10] ?”子曰:“噫!斗筲之人 [11] ,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1] 子贡:即端木赐(前520—?),字子贡,春秋卫人,孔子弟子。能言善辩,善于经商,家累千金,所至之处,可与王侯贵族分庭抗礼。曾在鲁、卫两国为相。生平可参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2] 行己有耻:谓立身行事知道何为羞耻。
[3] 使:出使。
[4] 不辱:不辱没。
[5] 宗族:谓同宗同族之人。《尔雅·释亲》:“父之党为宗族。”
[6] 乡党:泛称家乡。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弟(tì替):顺从和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入则孝,出则弟。”
[7] 硁(kēnɡ铿)硁然:浅陋固执貌。
[8] 小人:谓识见浅狭的人。《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二》:“其曰硁硁小人、小人樊须,从其小体为小人之类,此谓所见浅狭,对大人而言耳。”
[9] 抑:连词。但是,然而。表示转折。
[10] 从政者:谓参与政事的士。宋朱熹集注:“今之从政者,盖如鲁三家之属。”鲁三家,谓鲁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孔子曾讥讽三家僭越礼制,见《论语·八佾》。属,这里谓辅佐鲁三家的士。
[11] 斗筲(shāo稍):斗与筲。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皆量小的容器。常用来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