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治承三年(一一七九)正月下旬,丹波少将成经从肥前国鹿濑庄出发,向着京城急行,其时余寒尚烈,海面上也很不平静,船沿着港湾岛屿前进,到了二月 十日左右,才到达了备前国的儿岛。又从这里寻访父亲大纳言公曾经住过的地方,在竹柱和古旧的纸屏上面见到随笔挥写的文句,说道:“人的纪念无过于手迹的了。假如不曾写了下来,我们怎么现今还能见到呢。”
于是便同了康赖两个人,读了又哭,哭了又读。看见上边写着道:“安元三年(一一七七)七月廿日出家,同廿六日信俊从京城下来。”那么源左卫门尉信俊来过的事情,也知道了。在旁边墙壁上写道:“三尊来往有便,九品往生无疑。”
看到了这个遗迹,说道:“那么父亲也有这欣求净土的志愿呀。”于无限悲叹之中,才有了一点儿慰藉。
去寻访他的坟墓,在一群松树的里面,也没有特地筑什么坛,只是稍为高一点的土堆而已。少将成经拉齐了两只袖子,像对着活人似的,哭哭啼啼的诉说道:“听说在离京很远的地方,在岛里也微微的听得,因为不能自由的身子,所以没有赶紧前去。成经被流放在那岛上,这露水的命没有消灭,经过了两年,现今被召回了。这虽是可喜的事,但是因为可以看见在世的父亲,那么长生才可以说有意义呵。到这里来的时候,一直赶着路程,但是自此以后,那就不会那么着急了吧。”这样诉说着,并且哭了。若是生存着的时候,大纳言入道公便会回答道:“这是为什么呢。”但是人世可悲的事情无过于生死之隔,苍苔底下没有人回答,只有因山风而喧扰的松树的声音罢了。
那天夜里,与康赖入道两个人通夜的环绕着坟墓,行道 念佛,天明以后从新筑了土坛,立上棚栏,在前面构造临时的窝棚,七日七夜之间念佛写经,于满愿之日建立大的卒都婆 ,上面写道:“过去圣灵,出离生死,证大菩提。”年号月日的底下,写道“孝子成经”,连那些卑贱的樵夫等无心的看了,也都说世上可宝贵的无过于儿子的了,流着眼泪,把袖子都湿透了。年去年来,难以忘记的是从前抚育之恩,如梦如幻,不尽的是今日恋慕之情。三世十方 的诸佛菩萨也赐垂怜,亡魂与灵所共欣慰的吧。
少将又说道:“本来现在应该再留在这里,稍积念佛的功德,但是因为在京里还有人等着,怕要着急,所以只好下回再来了。”对于死者告别,便哭哭啼啼的离开这里,想在草叶底下的 一定也很是惜别吧。
三月十六日少将在天还没有暗的时候到了鸟羽。在鸟羽地方有故大纳言的一个山庄,叫作洲滨殿。经年没有人住了,砖墙尚有只是上边没有屋顶了,有着门口却是没有门扇。走到院子里去一看,绝无人迹,莓苔很深。看到池边,则名叫秋山的假山上只有春风吹着,池水里频频起着白波,紫鸯白鸥 在那里逍遥着。怀念曾经在这里起居的故人,没有尽的便只是眼泪罢了。家屋虽然还在,但是上端的格子已破,半窗和门都已没有了。成经一一的说:“这里是大纳言所起居的地方,这小门是这样的开着出入的,这树是他亲手所种的。”随着所说,都一一引起对于父亲的怀念。其时是三月十六日,花虽散了常有余留,杨梅 桃李的梢头开着各色的花朵,仿佛是知道季节似的。少将站在花树中间,口中吟诵着古人的诗歌道:
“桃李不言春茂暮,
烟霞无迹昔谁栖。”
又云:
“故乡的花若是能言,
那有多少古昔的事要问呵。”
康赖入道那时也有所感触,把法衣袖子也都湿透了。本来等到日暮打算上京城去,但是太是惜别了,所以在那里直逗留到夜里。这是荒凉的客馆之常情,从古旧的板檐中间漏下耿耿的月光来。待到鸡笼山 将要天明了,还不想急就家路。可是也不能老是这样,说家里的人已经差了车子来接,叫他们在家久等,也于心不安,少将于是哭哭啼啼的出了洲滨殿,要上京城去,这时候的心里一定是悲喜交集吧。康赖入道虽然也有来迎接的车子,但是不曾乘坐,说“到了此刻却很是惜别”,便与少将同车坐了,一直到了七条河原。花下半日之客,月前一夜之同伴,旅人遇见阵雨共躲在一棵树下,临别的时候尚且还不无依恋之情,况且同在那岛上过辛苦的生活,船中浪上,同是一业所感, 那么这因缘正是不浅吧。
少将到了岳父平宰相的邸舍。少将的母亲是在灵山, 昨天才来到宰相的邸舍相候。她只看了进来的少将一眼,说道:“因为活着才能看见你。” 没有说别的话,就把衣服盖在头上睡倒了。
宰相邸内的那些女官和武士们都聚集了,喜欢得也落了泪,况且是少将的夫人以及乳母六条的心里,怎样的高兴那也可想而知的。六条因为忧愁很多,原来黑发已变成白的了,夫人从前是那样的美丽,现在也变了黑瘦,没有旧时的风姿了。少将被流的时候刚是三岁的幼小的人,现今已经长大,头发也梳了起来了。傍边还有一个三岁左右的小人儿,少将说道:“啊,这是怎么的?”
六条答道:“这就是,”说了半句,便将袖子遮面,流下眼泪来,原来这是少将往备前去的时候,夫人有点身体不适,以后就生下这个儿子,无事的生长起来,回想起来也是可悲的事情。少将仍旧在法皇那里服务,升进为宰相中将。
康赖入道在东山双林寺有一所自己的山庄,就在那里住下了,有歌说道:
“故里的房檐板隙虽然萌生了青苔,
却没有像预料的样子漏下月光来。”
以后就在那里蛰居,回想昔日的苦辛,著有《宝物集》讲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