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人心之基本特征(下)

说计划性是人心之基本特征,自未为不可;顾吾意别有所属而不在此。

观于恩格斯在其名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之所云云,计划性乃若非人类所独有。其原文云:

我们并不想否认动物有能力从事有计划的预计的行动。(中略)但是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们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简言之,动物仅仅利用外面的自然界,并且只是由于自己在场乃使自然界中有些变化;而人则以自己所作出的改变来迫使自然界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支配着自然界。这便是人跟其他动物不同的最后一个重大区别,而这个区别也是由于劳动的结果。

此其为说得毋与我上文所说者不相合乎?其实无不合也。彼此所说原非一事耳。恩格斯所云“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盖指其计划之出于 者,亦即出于种族遗传的 本能 非个体有意识 之行动; 而我据《论持久战》论作战计划之所阐发则在行动计划之出于 者,恰指其人行动之 有意识

远从生物进化全部历程以言之,固非有目的有计划者。但某一物种觅食图存或传种繁殖之所为,往往奇妙地表现出有目的有计划来,则博物学家言之者多矣。其事尤多见于昆虫类、鱼类,其情节曲折尽妙,迹近深谋远虑;却在高等动物转未见有此。高等动物所表见者,不过一些狡狯黠智而已。此何为而然耶?应知动物界在演进上实有本能与理智两大脉路之不同。于虫、鱼所见之计划性,出自天演,虽迹近思深虑远,却非有意识,不过率循本能之路以发展,达于高致耳。另一路归趋在发展理智,即脊椎动物之所循由,必待人类出现而后造于高致,乃有意识而擅长计划。其他高等动物之于此路也,只是理智初萌,意识犹在暧昧微弱者,其计划性之短绌固宜。鱼类同属脊椎动物一路,胡乃著其计划性于本能?盖理智、本能第为生命活动之两不同倾向,彼此互为消长, 相反而不相离 。鱼类虽同此路向而进程太浅,犹自依重在本能故也。即如各高等动物亦未尝不依本能为活,第以其较偏于理智一侧矣,既不得更著其计划性于先天本能,亦复未及迈进于后天理智的计划性。上固不足比于人类,其下视虫、鱼亦为短绌在此。

凡以上就计划性问题所为辨明本能、理智脉路之不同者,若虫、若鱼、若高等动物、若人类,在其间或出或入,或彼或此,一一皆可在生理解剖学上检认得其脑系神经不同发展之迹,非第比较推论于其行为、心理间也。读者请详科学专籍,此不备陈。

试寻绎恩格斯原文论旨,盖亦正在辨明基本上此两种计划性之不相同耳。其指出动物不能在自然界打下它们意志的印记,而人类却能以其劳动迫使自然为他自己目的服务,支配着自然界者,非即以人类特征属之于其意识明强(具有自觉意图)的计划性行动耶?是其言非但与我不相抵牾,而且彼此实相印合也。读者察之。

然任何一个计划必经许多心理活动复合以成,其性质殊不单纯。论人心之基本特征,若以计划性当之,略亦同于以“意识”或以“理智”当之;其词意似尚不如后二者之简单扼要,通俗易晓。如此等等皆非我之所取。吾意宜且从浅近处说起,而后引入深奥,多方以指点之,暂不必固定在某一概念上。试为言之如次。

吾以为人心特征要在其 能静 耳。何谓能静?浅言之,此即相对于动而说。设非人心之能静也,两军对峙,立即投入战斗,尚何有作战计划之可言乎?暂时保持冷静,不立即行动而 犹豫 思考如何应付,将一切以计划出之;此即人类理智之活动,有异乎本能动作之一触即发,如在动物生活中所习见者。此所云暂时,即谓其延宕之时,非必指片时一刻;凡蕴蓄待发之时,即一日二日,一年二年皆暂时也。在此时中,非无活动,不过其活动往往不形于外,主要在心思而不在肢体。此即上文所云人们于其行动之前,不即行动,而就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中那些对象事物,先从观念上设为运用措置一番或多番,以较量其机宜如何者是也。

一计划之设订必资于知识。以作战计划为例:其将帅之胸怀韬略则夙蓄之知识系统也,其在敌我间知己知彼之知,则其掌握当下要解决的问题中那些对象事物之知识也。非静以观物,知识无由得成。且当其根据知识以思索设计也,又非头脑冷静不可。则谓计划性出于人心之能静,谁曰不宜。

兹取科学家研究动物心理之两小故事,用以助明此义。故事见于汉译汤姆生《科学大纲》第七篇“心之初现”文中(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三年版)。其一为黑猩猩莎立之事,略述如次:

罗蔓内斯博士教莎立以数草茎之法,向其索某数则以某数应,至五而止。莎立求五数时,将草茎一一拾取,含之于口,至五数乃握以呈之于人。教六数至十数乃鲜成绩。似在莎立,六数以上即为多矣。最奇者,如求五数以上,每见其折一草而露其两端,作为二草。可见其计数之智或不止于五,唯其 忍耐则尽于此焉 。(于原译文有删略润饰。)

计数为理智之事,于此颇见端倪。要必头脑 冷静 ,乃得尽理智之能事,此即寻常人事而可验。所谓莎立“忍耐尽于此”者,谓计数至五数以上时,其心气即不能更 静持 以从事也。

又其一则为荷谟兹教授所豢养印度猕猴栗齐之事。略述如次:

取花生米几粒纳入玻璃瓶,则随落于瓶底,加软木塞于瓶口,以授栗齐。栗齐从其夙习以齿啮塞而启之,顾乃不知倒转瓶口以倾出花生米。唯摇舞其瓶,于不意中偶然得出之耳。虽示以倒转瓶口之法,而栗齐终不悟。盖彼方 注目瓶底急切其所欲得 ,努力过殷,不复能从容理会人所以达到目的之方法也。(于原译文有改动修饰。)

此见栗齐之心未能稍静。不能静则猛于施力,无由取得知识,而绌于计划矣。

吾谓人心特征要在其能静,不其然乎? vgmKxL8DPx0zF6HYVj9Ni2Y2NA8Pe2PUE30/5g5gXhnEWKoHKjgm7rvGEmq4yZ2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