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公元前6000年
八十挡址出现早期稻作农业

湖南省澧县的八十挡坝遗址、彭头山遗址为代表的彭头山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88年,考古工作者首先对澧县彭头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距今8000年前的文化遗存及稻作实物,“彭头山文化”由此确立。

1993—1997年,考古工作者对八十垱遗址进行了连续的钻探与考古发掘,不仅大大丰富了彭头山文化的内涵,而且还发现了距今8000年左右的聚落壕沟和围墙,以及近万粒的稻米(谷)、植物果实(种子)和动物遗骸等,这些遗存的发现,说明中国在8000年以前即已存在早期的稻作农业。

原始农耕生活想象图Ⓨ

1988年,彭头山遗址首次发现了澧阳平原上最早的稻谷遗存,这些稻谷遗存全部见于陶器胎壁,几乎所有陶器器壁都可以观察到许多清晰的稻壳和谷粒的炭化痕迹。之所以在陶器中掺和大量的稻壳,目的可能在于增加器壁的结构力和改善透气性。至于其中还有部分谷粒,则可能是由于脱粒不尽而夹杂的。1989年,澧县李家岗遗址发掘时又发现了超过8000年的陶片中夹杂着的稻壳、稻谷。

1993—1997年,考古工作者对八十垱遗址先后进行了6次发掘。1993年的发掘,不仅在8000年以前的陶片中发现炭化了的稻壳、稻谷,而且在灰坑土样测试中发现了极为密集的水稻孢子花粉,据判断是成堆的稻草、稻壳经燃烧过或腐烂后的遗存。更令人惊喜不已的是,1996年至1997年,在八十垱遗址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炭化稻谷和稻米。这些稻谷、稻米都出于遗址边缘含古生活垃圾的古河道淤泥中,形态完好无损,许多谷粒上还带着芒,有些出土时还新鲜如初。据专家鉴定,可知当时的栽培稻品种是一种兼有籼、粳、野特征的正在分化的倾籼小粒形原始古栽培稻。

八十挡址遗址出土的稻谷与稻米Ⓖ

彭头山文化出土的稻作遗存,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丰富的早期稻作农业资料,它对于研究稻作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如果说仙人洞、吊桶环和玉蟾岩遗址的考古发现所反映的是人类开始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那么彭头山文化时期多处遗址都发现大量的稻谷遗存,特别是八十垱遗址发现了成堆已经处于籼、粳分化阶段的古栽培稻,则反映了水稻的进一步栽培化,并已经开始出现多方向分化的趋势。

现代的稻谷Ⓨ GB/8R4EmpW3OFL8bNlZUVYxikmS8z+o1cnGBO9w58QlcCJkL0unltvyjI1caui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