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公元前8000年
玉蟾岩出现栽培稻

玉蟾岩遗址位于中国湖南省道县寿雁镇,是一处洞穴遗址。该遗址是天然石灰岩岩洞,周围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宜于水稻生长。

玉蟾岩遗址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古栽培稻的出土。1993年和1995年,考古工作者对玉蟾岩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测定年代约为公元前12000—前10000年,发现有烧火堆,以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为主的打制石器,骨锥、镞、铲、钩和角铲之类的骨角器,在文化层低层出土了少量火候低、厚胎的夹砂粗陶器(复原一件绳纹敞口尖底的釜形器),大量半石化的陆水生动物遗骸和植物果核等。最重要的是还在近底层发现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稻谷壳4枚,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谷遗存。1993年在漂洗遗址近底部的文化层土样中发现了2枚稻谷壳,颜色呈黑色。1995年在层位稍上的文化胶结堆积的层面中又发现了2枚稻谷壳,颜色呈灰黄色。两次出土稻谷壳的颜色存在差别,是因为标本所处的埋藏环境不同。2004年11月1日,“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中美联合考古队再次对玉蟾岩进行考古发掘,11月19日又发现了5枚已经炭化的古稻谷。

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想象图Ⓦ

根据专家鉴定,玉蟾岩出土稻谷兼有野、籼、粳稻综合特征,是一种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科学家将其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同时,土样分析表明玉蟾岩遗址也存在稻属硅酸体,说明已开始少量栽培最原始的水稻。

玉蟾岩古栽培稻最显著的特征是“大粒性”,作为一种食物源,先民采集和种植水稻的目的是获取稻谷,谷粒的变异应是远古人类最初注意的性状,当时他们并不在意植株形态和单位面积产量,但却在意谷粒的变大。这种变异受到了他们的注意,并有意无意地被选择,这是最原始栽培稻向一种长而宽的大粒型稻谷演化的动力。

玉蟾岩古栽培稻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实物标本,它在栽培稻的起源和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探索稻作农业起源以及水稻演化历史的难得的实物资料。

生活在山洞中的原始人想象图Ⓨ oqwzGhmADKbJdMNGTis8wWWXtX9SXa8RAxgiJ091ZTs/N5u/BLIRvJk4+akVRsh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