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公元前770—前476年
中国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

使用铁制农具是农业生产上的一次革命,这一革命在中国大致发轫于春秋时期(约公元前770—前476年)。

根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中国发明了冶铁技术并用于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犁耕地,铁制农具有锄、锸、铲等。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晋国向民间征收“一鼓铁,以铸刑鼎”。表明春秋时期已有冶铸生铁的技术。《国语·齐语》记载,管仲曾提到“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劚,试诸壤土”。表明当时“美金”(指青铜)已被用来制造刀剑,宰狗杀马;“恶金”(指铁)已被用来制造农具,耕地翻土。现已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铁农具,有陕西雍城(秦故都)春秋中期贵族墓中的铁铲,湖南长沙楚墓中的铁铲、铁口锄等。中国冶铁业出现并不太早,但发展很快。春秋晚期白口生铁的遗物已被发现,至迟到春秋战国之际,中国人民又发明了生铁柔化处理技术,能够把又硬又脆的白口生铁加以柔化处理,使之成为可锻铸铁。生铁冶炼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改善了铁制品的质量,为铁农具的推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战国中晚期可锻铸铁已被广泛用来铸造锄、等农具。

春秋时期的铁锸Ⓑ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的铁耜Ⓑ

南北朝时期的铁铧Ⓑ

农耕蜡像Ⓨ

南宋李迪《风雨归牧图》中国

春秋时期出现了牛耕,创造了牛穿鼻的使役技术。《国语·晋语》载:“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表明当时宗庙里作牺牲祭品的牛,已被转用来供田间耕作。关于牛耕,古文献中有这样有趣的记载: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牛与耕相连用作人名,可见牛耕应该已是人们习见的现象。牛耕的使用,是中国农业技术史上使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用牛代替人力耕田,不但解放了人力,也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由于牛耕的推广,铁犁铧取代了青铜犁铧;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犁铧冠多数呈V字型,套在犁铧前头使用,以便磨损后更换。汉代的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中国铁犁几经演变后,约在18世纪传入欧洲,对欧洲犁的改进和耕作制度的变革起了重大作用,引发了欧洲的农业革命。

汉代劳作俑Ⓑ

由于农业和军事的需求,春秋时期出现了相畜术,即根据家畜的外形特征来选拔优良的个体,如《周礼·夏官》中记载的“马质”一职,就负责评议马的价值,他们必须能够分辨各种类型马的优劣。春秋时期最著名的相马家是伯乐和九方堙,相牛家是宁戚,相传他们有著作《伯乐相马经》、《宁戚相牛经》。兽医技术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已出现医术精湛的兽医。当时的专业兽医还有了分工,《周礼·天官》中记载的“兽医”就包括疗兽病的内科和疗兽疡的外科。

相畜术Ⓒ aTVHV5m+N42BGM18FOnCa8f8SpqdMcLbCnHPtET2po4nad5IvT0OK+WsHhgVBS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