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公元前2350年
印度河流域开始棉花栽培

衣、食、住、行是人民生活资料中最基本的四项物质需要,不可一日或缺的。我国人民一向把衣排在第一位。《管子》中就有“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话,可见衣的重要了。现在,棉花及其纺织品已成为“南北皆宜,老幼适用”的大宗衣料,较之丝、麻、葛、毛、羽、皮等的使用广泛得多,它已成为居世界首位的重要纺织原料。

亚洲西南部是棉花起源地之一。现有资料认为,印度河流域的人们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棉花并用棉花纺线织布的人。在大约公元前235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了100多处城镇和村落。这些古代的城市文化被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又因位于印度河流域而被称为印度河流域文化。这时的农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当时人们已经能够加工用铜与青铜制作的工具和武器,出现了用青铜制作的鹤嘴锄和镰刀,主要种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豌豆、胡麻、甜瓜和枣树等,并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棉花栽培。

根据考古资料,最早的棉织物出土于印度河文明的摩亨佐·达罗遗址。据研究,这些棉织物确为棉织纤维,并且是由有高度技术的匠工制成的,绝不是试探性的新技术或不谙原料性质的人所能制造的。经过测量研究,证明摩亨佐·达罗的棉纤维显然同今天的印度棉纤维长度相似,可见棉纤维的培育在那时已经大致完成了。在洛特尔遗址的一个仓库里,出土了一批印章,印章外面有明显用席子和棉布包捆的痕迹。从阿拉姆遮普的哈拉巴地层中也出土了棉织物,棉纱纺得比较细,采用的是平纹纺织技术。

摘棉花的印度妇女Ⓦ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印度旅行时记述了那里种棉花的情况:“印度有野树,絮果佳美,超过柔白的羊毛,印度人用此絮纺纱、织布、成衣。”由于印度棉织品精美新颖,早在史前相当一段时期里就享有名声,远销各地。据说波斯国王亚哈随鲁过节日的时候,专用印度织的白色和蓝色条纹棉帐装饰圣殿。埃及王阿迈赛司曾赠送给斯巴达使者精致的棉背心作为珍贵礼品。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古代城镇遗迹摩亨佐·达罗可以看出,这里设施完善,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卫生系统,而且有证据表明,这里的数学、工程学等也非常先进,其文明发达的程度毫不逊色于其他古文明。但是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突然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920年代,考古学家才使之重见天日。然而,如此灿烂辉煌的文明究竟是什么人创造的?这个文明后来为什么突然消失?这些仍然是尚待解决的谜团。

古印度印章Ⓦ SneOee+L4MyRv84fBV2ZNDJE5oEuhcmtk+H5ej6zLqKvt90HEW32u8voYvS+SGT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