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公元前5000年
古印第安人开始最早的玉米栽培

玉米起源于美洲墨西哥、秘鲁和智利沿安第斯山簏的狭长地带,人类驯化栽培玉米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

玉米又名玉蜀黍,俗称玉麦、包谷、苞米、棒子等,是包括水稻、小麦在内的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关于玉米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起源于美洲,而后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印第安人是美洲原住民,他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品种,对世界农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7000年前,印第安人就已经将野生玉米培育成人工栽培作物了。世界各国的植物学家一致公认,这是印第安人最了不起的农业试验。

《科勒药用植物》中的玉米图Ⓦ

古代印第安人是如何对玉米进行驯化、改良、栽培以及利用的,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现在人们获得的关于古代印第安人种植玉米的资料,大部分是间接得来的。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星罗棋布的古代遗址里,古代印第安人种植的大量玉米的果穗、穗轴、苞叶、雄穗和秸秆等,几乎都完整无损地被保留下来。考古人员在墨西哥的特瓦坎谷地先后发现了400多处古代印第安人的遗址,发掘出了25000多件玉米植株和果穗,以及众多的与玉米有关的石器、陶器、编织器等,从中可以看出玉米穗轴在不同地层中由于驯化而演变的次序。

印第安人玉米神陶香炉Ⓖ

至于“玉米的祖先是谁”,则至今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科学难题。比较而言,玉米由一种原始野生的大刍草起源进化而来已为大多数科学家认同。根据语言学以及民间传说,大刍草一词来源于印第安阿兹特克语,意思就是“神赐之穗”。在南美洲很多地方,印第安人至今还把大刍草称为“玉米之母”。从墨西哥古代地层中发现的大刍草种子化石推断,至少在距今7000年前,大刍草就已经开始向现代玉米演化了。

在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地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以及古代众多的建筑物上,都发现有古代印第安人遗留下来的玉米印迹。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玉米是一种庄严的形象,人们崇敬地把玉米植株和果穗的图像绘制在庙宇上,塑造在神像上,编织在衣物上,镶嵌在陶器上。墨西哥传说中的特拉洛克神,就是印第安人崇敬的玉米神,广义上说,就是肥沃之神,雨水之神,丰收之神。当地每年都要举行隆重仪式,祭祀玉米神。在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上,曾经产生过光辉灿烂、昌盛一时的玛雅文化。出土的文物表明,玉米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所以人们又把玛雅文化称为“玉米文化”。 Hpt6T/PLO8Jv43MLOWmCbBWgIv49v5SSuSUTIJMB+tvmz1ACrCXJQyiB+NLjpF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