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公元前14世纪

甲骨文记载医药知识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占卜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文献,主要出现于商朝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甲骨文是汉字起源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由其演变而来。

甲骨文主要用于商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记载的信息囊括狩猎、战争、天气、礼仪等,也有不少关于疾病和医药的内容,包含古代殷商时期对人体结构、疾病认识的宝贵资料,是了解中国早期的疾病观念和医疗状况的原始文字资料。

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骨片、龟甲约16万余片,其中记载了疾病相关知识的就有323片。所载疾病的名称有20余种,大部分按照人体不同部位来命名,如“疾首”、“疾目”、“疾耳”、“疾齿”、“疾腹”等,分别表示在头部、眼睛、耳朵、牙齿和腹部等的疾患。有些疾病是根据生理功能失常来命名的,如“疾言”,是说由于咽喉有疾病而引起的语言障碍或发音困难。而且已经能够根据疾病主要特征来予以专门的病名,如“ ”(蛊)字,看上去像几条虫在一个皿中,用以表示肚子里的寄生虫。还有“ ”(龋)字,下面像一张嘴,牙齿间有窟窿,嘴上方有虫,这表示牙齿上的窟窿是因虫蛀引起。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关于龋齿的最早记载,比起埃及、希腊、印度等要早700—1000年。

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中有关“疾年”、“雨疾”、“降疾”等的记载。“疾年”指多疾病之年;“雨疾”、“降疾”,表示像降雨一样,一次就有许多人染病,这可能是对流行病的最早描述。而甲骨文中的“ ”字,其形像心,这很可能是中医学对人体脏腑的最早认识。

Ⓨ甲骨文Ⓨ

甲骨文的记载有助于人们对殷商时期的疾病史进行研究。不过,当时能占卜问病者大多是奴隶主及其家属、近臣,因此甲骨文难以说明广大奴隶和平民的疾病情况,并不能表现当时社会疾病状况的全部。 lLB/g42l9/Lm0vpHdT4sYVn7gEWVKuqmP6JSRnDrw5tYO0u5iRoVdvCt3PrNvs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