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18世纪

人痘接种术发明和传播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至少已有3000多年历史。考古学家对死于公元前1157年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进行研究,确认他也是天花的牺牲者。

在我国,天花是由东汉时期他国患病的战俘传入的,故被称为“虏疮”。在医疗中医生们发现,患过天花的人,终身不会再被感染。受此启发,中国古代的医生将患天花病人的痘浆直接挑取出来,阴干后吹到没患过天花的健康人的鼻孔里,使后者感染一次轻微的天花,虽然有少部分人在接种后稍有不适,但以后果然不再感染天花了。实际上,就是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力。这种预防天花的方法又称“人痘接种术”或“种痘术”。

中国古代人

人痘接种最早始于北宋(11世纪初),当时有峨眉神医为宋仁宗时的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获得成功,成为第一个有记载的种痘案例。这一说法还缺乏足够的文献佐证,但确凿的人痘接种最迟不会晚于明代。

明清医书中记载有多种种痘术。根据文献,人痘接种最早的方法,有痘衣法(接触患者的衣服)、鼻苗法(将患者疱浆吹入健康人的鼻腔中),后来又出现了干苗法和水苗法(将痘痂研末直接吹入或水调后点入鼻腔),还发明了经多代相传、毒力减弱而更为安全的“熟苗法”。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以种痘为业的医生。17世纪,为使从北方进入中原的满族和蒙古贵族免受天花侵袭,清朝康熙皇帝将种痘术引入宫廷,并在满蒙八旗中推广应用。

1653年,医生戴笠(字曼公)赴日,将种痘术传给日本人池田正直,开创了日本人痘接种的先例。1688年,俄国医生来北京学习种痘技术,并带回俄国。1790年,朝鲜使者从北京把种痘术带回朝鲜。

在当时,欧洲人面对天花束手无策,中国人的发明,显然令欧洲人羡慕。中国周边国家都派人来专门学习种痘术。后来,种痘术传到阿拉伯、土耳其。

17世纪初,英国学者几次在本国报告了中国通过种痘术预防天花的事例,但都没有引起英国医学界的足够关注。

清圣祖康熙

把种痘术带入欧洲的是英国驻土耳其大使蒙塔古的夫人。1718年3月,她请英国外科医生梅特兰把他在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学到的人痘接种的方法,用到自己6岁孩子的身上,从而使其免遭天花的传染。1719年,蒙塔古夫人随丈夫返回英国,将种痘术带到英国和欧洲大陆。但是,在西方,一直到1721年天花大流行后,种痘术才一波三折,逐渐被推广应用。

蒙塔古夫人Ⓦ

此后,种痘术甚至越过大西洋传入美洲,在美洲还出现了专门给人种痘的医生。18世纪后半期,应用种痘术预防天花的方法已很普遍。1795年,英国医生詹纳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牛痘接种术。此后,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经过18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人类通过接种疫苗,战胜天花,中国人功不可没。 I9RuO6hbz8ly76vWLx4Qm1vk7qOcKWfq+GJo5d8Bm0FX/DwNCOfdKLF6CSBG6C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