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6世纪

《本草经集注》问世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大量少数民族的内迁,带来了新的用药经验;生产和医疗实践活动的深入,也使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不断增加。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重要的药物著作,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约成书于公元6世纪,由梁代著名道学家、医家陶弘景编撰。陶弘景把前代医家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搜集起来,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补入了魏晋年间诸位名医所增添的药物内容(即《名医别录》),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最终编成该书。

陶弘景Ⓖ

全书共7卷,收录药物730种。在书中,陶弘景改进了之前本草著作的一般分类法,首创了按照药物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分类的新方法,将诸药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和有名未用七类,除最后一类外,其余每类药物再分为上、中、下三品,并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功效的药物归为一类,叫做“诸病通用药”。书中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采集、形态和鉴别等方面的论述详细,较以前药物著作显著提高。对于药物的寒热性味用墨点、朱点给予区别,药物以墨点为冷,朱点为热,无点为平,方便后人辨识和学习。

《本草经集注》问世后,影响很大,被认为是继《神农本草经》之后的又一块里程碑。书中首创的分类方法便于临床参考,成为我国古代药物分类的标准方法,一直被沿用,并加以发展。后世一些重要的本草学著作如唐代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也是在此书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订完成的。 dqd3jjW1GS/mP/VmbBQ2drV3czVtucy9RuDr3ovAHgkis8lyx/qF58kTjsyGnX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