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5世纪

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刊行

炮制,又称“炮炙”,是指对药物进行的加工和制作方法。传统中药主要来自动物、植物和矿物,它们往往需要经过各种加工,才便于保存和应用,有时炮制还可以起到减少毒副作用、转变或增加药性功效的作用。

关于药物炮制的记载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的方剂半夏秫米汤中,所用的半夏为“治半夏”,说明是经过炮制过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药物炮制非常重视,记载详细,提出了多种炮制方法,如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尖,大黄用酒浸,厚朴用姜炙,巴豆须熬,附子须炮炙,等等。对药物炮制的要求还散见于秦汉时期的一些医著,但尚未有系统的炮制专书问世。

公元5世纪,南朝时期雷敩编撰的《雷公炮炙论》刊行,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炮制学专著,是中药鉴定学的重要文献。全书共3卷,记载药物300种,系统地讨论了有关药物的性味、炮炙、煮熬、修治等理论及具体操作方法,并对操作过程及其实验数据有较详细的记录。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炮炙前后真伪的鉴别、优劣的判断,对不同的药物提出不同的修治和切制要求,火候的掌握,操作工艺的流程,中药饮片的存储及炮制作用、注意事项等。书中所论及的炮制方法有:炮法、炮炙法、焙法、煨法、蒸法、去芦、去足、制霜、制膏、酒制、蜜制、药汁制等,内容丰富,论述详尽。书中有些观念和炮制方法现在看来是正确的、科学的。

《雷公炮炙论》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制剂学著作经常以“雷公”二字冠于书名之首,反映出人们对雷氏制药法的重视与尊奉,后世制药业皆尊雷敩为药物炮制学的鼻祖。遗憾的是,原书早已佚失,其中的内容散见于北宋药物学著作《证类本草》中,据统计多达240余条。

经过炮制的 ETA8Or39cqpcWpA9M8ZWkLYql3qf9wDF39ZrDXffn2TrNoDDaH9NHtBxaq+1fec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