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约公元1世纪

《神农本草经》成书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名冠以“神农”,一方面是因为古代有“神农尝百草”而发现药物的古老传说,另一方面是一种托古之风的反映,就像《黄帝内经》冠以黄帝之名一样,《神农本草经》也是借用了古人的名号。

关于《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有的说成书于秦汉之际,亦有人断定成书于东汉时代。经专家考证,此书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时期以来诸多医家不断加以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而成。

《神农本草经》共3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物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该书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以对应天、人、地;并利用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如君、臣、佐、使等概念来比喻药物的不同作用。如“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一般来说,是毒性小或无毒的,多属补养类药物;“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的药物有毒,有的药物无毒,多系补养并兼有攻治疾病作用的药物;“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主治病以应地”,大多是祛除寒热、破除积聚等攻治疾病的药物,其中有毒的药物居多,不可久服。这也是中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

神农架风光 神农架地区因传说神农曾在此采药而得名。Ⓞ

《神农本草

书中对药物的功效、主治、服法都有一定的论述,不仅记录了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辛甘苦咸)等性能,还注明了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加工炮制方法、药物质量优劣和真伪鉴别等,非常实用。此外,书中还阐述了组方用药的方剂学理论,认为药物因作用不同而导致相互关系很复杂,必须配合得宜。书中指出并非所有药物都可以配合使用,有的药物合用可以相互加强作用;有的药物能够制约另一种药物的毒性,适宜配合使用;而有的药物合用之后会产生猛烈的不良反应,必须避免同用。这种思想观点流传至今,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对临床运用中药和方剂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主治病证大约有170多种,其中包括内、外、妇、五官(包括眼、喉、耳、齿)等各科的疾病。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不少书中所记载的药物功效,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芩清热、雷丸杀虫等,都是正确的。

《神农本草经》一书贯穿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医家和民间的宝贵经验。书中所记载的药物绝大多数是现代中药学中重点讨论和研究的常用药物;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较为准确,其中阐述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原则,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药物学著作,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是源于《神农本草经》而发展起来的。

总之,《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其影响极为深远,至今仍然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是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神农采药图 kPwZdplreuqtRQXu2JhThDF9yH82DH9ZS02NEw1asF22ADTgct0subcbDrgT3Rc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