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前14—前3世纪
中国早期文字和典籍记述动植物知识

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繁衍、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方面的知识。它们成了后世生物学知识的源头。这些知识,既反映在代表殷商文化的甲骨文中、也反映在代表从西周到春秋战国的先秦文化的《诗经》、《楚辞》等典籍中。

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时代,文字已经诞生了。那时的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我们今天把这种文字称为甲骨文。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先人已经具有相当丰富的植物、动物学的知识。

甲骨文中有许多表示植物、动物的文字,它们是植物、动物的象形。例如,禾字就像一个成熟下垂的禾穗,是禾本科作物形象的反映;木字代表树木,刻成树木的形状。甲骨文中也有许多代表动物的文字,例如龟、牛、羊等,它们被分别刻成了这些动物的形象。

甲骨文(1)Ⓨ

从甲骨文的资料看,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生物分类的概念。例如,禾是对谷类作物的统称。甲骨文中还有许多从“禾”的字,如麦、黍等。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把这些植物看作同一类植物,这与后世的分类相契合。从“木”的字还有桑、柳、杏等。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将这些树木视为同一类了。

甲骨文(2)Ⓢ

对动物分类也表现在甲骨文中鹿类动物的象形文字中,它们是鹿、麝、麇、麋、麞等。这些动物形象不同,有的有角,有的无角;有的短角,有的长角,有的叉角;有的有香腺,有的没有。但甲骨文中把它们的文字都刻成以鹿字的象形为基础,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些动物的相似性,把它们归为同一类。

从甲骨文的资料看,古人还注意到了动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例如,鹿生活在有坡地的山林中,因此,甲骨文中用“麓”来表示鹿生活的山坡林地。麓字中有鹿的象形,有林地的象形,它指代的是鹿生活的环境,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

一对鸳鸯Ⓨ

《诗经》是我国从西周至春秋时期流传的诗歌的总集。它虽然是诗歌集,却包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反映着当时人们对生物的认识。《诗经》中记载的植物被后世加以注释的有:谷类24种、蔬菜38种、药物17种、草37种、花果15种、木43种。从这些数字来看,先民认识的植物数量多,种类也多。《诗经》也描绘了许多动物,有昆虫、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其中,昆虫有螽斯、蟋蟀、蝗虫等,鸟类有鸳鸯、燕子、雉、鸠、鸥、雁、鸡等,哺乳动物有羊、牛、鼠、鹿等。

先秦时代先民对生物的认识,还反映在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中。《楚辞》中描写的动植物有222种(类),它是诗,也是关于生物的博物学作品。它用幽兰、香桔来比喻道德高尚的君子,用秽草来比喻小人。它还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动物的形态和习性。屈原还曾写道:“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这里描写了一位少女,身上披戴着薛荔、女萝等花草以作装饰,更增加了她的美丽。

薛荔Ⓦ TI9R0tUf2zKWQp4bsXt/2UFXJ1mmh59vDsQ8ar+Qnb8bivQdJ91cCUXF7YFUID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