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元9世纪

唐代的地图与地志

西晋时期,裴秀创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规范“制图六体”。此后,由于国家长期分裂,这套制图规范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直到唐代后期贾耽绘制地图时,这一制图理论才得以进一步实践和发展。

贾耽是唐德宗时期的宰相,喜好研究地理。据《旧唐书》记载,凡是周边国家来访的使者或朝廷派遣到周边国家的使者,贾耽都会在其来访或回国复命时亲自接待,详细询问周边国家的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从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地理资料。

西安碑林石刻《华夷图》拓片Ⓞ

唐朝后期,河西走廊已被吐蕃长期占领。贾耽认为,无论是军事防守还是收复故土,都不能不知当地的地理,于是他绘制了《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进献朝廷,受到德宗嘉奖。贞元十七年(801年),贾耽又绘成《海内华夷图》,进献朝廷。《海内华夷图》宽3丈(约7.4米),高3丈3尺(约8.1米),是古代尺幅最大的地图。地图范围东起今朝鲜半岛、日本,西达中东,西南至今克什米尔、印度河流域。《海内华夷图》“率以一寸折成百里”,比例尺相当于1∶1 500000,是第一幅明确标明比例尺的古代地图。《海内华夷图》还是一幅古今对照的历史地图,贾耽在图上用黑字表示古地名,用红字表示今地名,首创了用不同颜色文字标注地名的历史地图制作规范。

《元和郡县志》内页Ⓞ

《海内华夷图》早已亡佚,仅在西安碑林中保存着一块南宋初年根据《海内华夷图》缩绘而成的石刻《华夷图》。

中国古代官修史书制度始于唐代。作为史书的一种,地理方志也在官修之列。唐初年,魏王李泰曾经主编过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括地志》,详细记载了各政区的建置沿革以及山川、物产、古迹、风俗、人物等内容。可惜此书南宋时便已亡佚。

9世纪初,李吉甫编撰的《元和郡县图志》便是魏晋以来留存至今年代最早的一部全国性地理方志。唐朝初年实行州、县两级的行政区划体系。唐朝中期后,各地广置节度使、观察使,实际形成为州以上的一级政区,称为节镇。《元和郡县图志》便依据已设立的47个节镇,分述各府州县的建置沿革、户口贡赋、山川古迹等内容。

隋唐之前300多年,中国一直处于分裂状态,行政建置混乱。《元和郡县图志》虽为唐代地理方志,但详细记述了各个政区的沿革,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区划资料的全面补充。自然地理方面,《元和郡县图志》的内容也很丰富。全书共记载水道550余条,湖泽陂池130多处,有些资料在前代地理方志和《水经注》中都没有记载。

《元和郡县图志》原来每镇篇首均附有一幅地图,故名《元和郡县图志》。南宋以后,地图亡佚,遂改名为《元和郡县志》。清代《四库全书》对《元和郡县志》评价很高,认为它的编撰体例最为完备。 f4lFlel0tixGQm99zZKh7V4IXfwyBsq3sf8h/FI5+zNZpoBl2hsoh/v7VtPvXR7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