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天文学

在亚洲西部伊拉克共和国的境内,有两条举世闻名的大河:幼法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它们流经的区域在古希腊语中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和中国的黄河流域一样,“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

苏美尔人神话中掌管爱和美的女神伊什妲尔Ⓢ

上古时代两河流域的北半部称为亚述,南半部称为巴比伦尼亚。通常,巴比伦尼亚的北部又称为阿卡德,南部则称为苏美尔。在公元前4000年之后的某个时候,苏美尔人成了巴比伦尼亚的主要居民。发现苏美尔人的存在,是现代考古学的重大成就。

苏美尔人对于早期人类文明有许多重要贡献,例如制陶转轮、轮车、帆船等技术发明。他们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尤为突出。例如将圆周等分为360°,1°分为60′,1′又分为60″。如今人们将1小时分为60分钟,每分钟分为60秒,也可以追溯到苏美尔人的60进位制系统。

苏美尔人早就发现,天上的群星仿佛构成了一些容易识别的图形。据信他们约在公元前30世纪就把天空划分成了一个个星群——这也许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早。人们后来把这种星群称为“星座”。苏美尔人为星座取的名字,有些一直流传到今天,并在国际上通用。

苏美尔人通过观测太阳视运动的轨迹,建立了黄道的概念。他们发现在固定不变的恒星天空背景上,有5颗明亮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沿着黄道带在群星中穿行。这5颗行星在中国古代统称“五星”,再加上太阳和月亮则合称“七曜”。苏美尔人将1年分为许多“星期”,每个星期有7天,每天各与七曜之一相联系。例如每星期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属于太阳和月亮,英语中星期日叫Sunday(太阳日)、星期一叫Monday(月亮日)等,都可以溯源到苏美尔人的早期天文学。

喀西特时代(前1202—前1188)的一块巴比伦石碑

近代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出土了大量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人类有记载的历史,差不多有一半时间是用这类文字书写的。从尼尼微出土的泥板文书表明,公元前20世纪之前,美索不达米亚的定居者已经开始观测记录日月食。公元前19-前16世纪,阿摩利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古巴比伦王国。那时创立的古巴比伦历将1年分为12个月,大小月相间,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个月以新月初见为第一天,1年共354天。古巴比伦历固定把每年的春分作为岁首,并用置闰来补足354天同1回归年(约365天)之间的差额。但当时置闰尚无一定的规则,只是由国王酌情随时宣布。直到公元前500年前后,在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才开始有固定的置闰法则。

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天文观测 morTMtiQsDojIkh2TwTQsoO32bK1L29OjPvDq4SZ4E2aNl8SuOcgx2DlueXrZ06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