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记录天关客星

中国古代把天空中新出现的星统称为“客星”,仿佛天空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主要指彗星、新星、超新星等天象。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出现在天关星(即金牛座ζ)附近的客星,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超新星。

《宋史》中有关天关

中国古籍《宋史·天文志》、《宋会要辑稿》等记载,宋仁宗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在天关星附近出现一颗客星,如金星那样白昼都可以看见,光芒四射,颜色赤白,持续了23天。直到643天后的1056年4月6日,它才隐没不见。这是一次超新星爆发事件。朝鲜和日本的古籍也留下了这颗客星的记录。当时欧洲正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关于1054年超新星竟只字未留。

超新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发生的整个星体剧烈爆发的现象,爆发抛出的大量物质迅速向四面八方膨胀,扩散成星云状的超新星遗迹。在18世纪的法国天文学家梅西叶编制的星云星团表中列为第1号的天体M1——后来称为“蟹状星云”,正好处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上。1921年,美国天文学家邓肯通过光谱观测,发现蟹状星云在膨胀。1928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并据此推断它正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等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断。天关客星同蟹状星云的联系,强烈地激发了国际天文界广泛研究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兴趣。

天关星和蟹状星云M1的位置Ⓑ

第谷画的1572年新星与几颗邻近恒星

历史上还有另一些声名显赫的超新星爆发记录。例如,1572年11月11日黄昏,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现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前所未见的亮星。他详细地观测、记录它的亮度和颜色变化,一直持续到1574年2月。1574年2月这颗星的亮度降到6等,到3月就看不见了。第谷还断定,这颗星比所有的行星都远。1573年,第谷在《论新星》一书中介绍了自己的观测研究成果。起初,人们将这颗星称为第谷新星,但现在已经断定它是一颗超新星,所以又称其为第谷超新星。

第谷超新星在中国也有记录,如《明实录》记载,明穆宗隆庆六年十月初三日丙辰(1572年11月8日),东北方出现客星,如弹丸,到十月十九日壬申夜此星呈赤黄色,大如盏,光芒四出。上述发现日期比第谷还早了3天。朝鲜《李朝实录》也有关于这颗星的简短记载。此外,欧洲也有人比第谷早几天发现这颗星的,只是记述远不如第谷详尽。

第谷新星在仙后座中的位置本图是1603年问世的48幅 jfmb8YE1Uhels4mVPkMV1OCqoNMmlI/gJ/i4rml5GxeVr4ZdxiuFb7prFyfHB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