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张衡发明漏水转浑天仪

张衡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公元78年生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17岁时离开家乡,到西汉故都长安和当时的首都洛阳寻师访友,考察采风。

公元100年,张衡回到南阳,曾任主簿两年,在此期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东京赋》和《西京赋》,一直流传至今。后来,他在家钻研哲学、数学和天文,名声大振。公元111年,张衡重返京城,曾两度担任太史令——相当于皇家天文学家,共14年,在天文学上成就卓著。

中国人民邮政1955年发行

汉朝的时候,中国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主要有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三派。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主张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他设计制造了用来演示浑天说的“漏水转浑天仪”,简称浑天仪,其功能与现代的天象仪相似。

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通常称为“仪”,例如“浑仪”;用来演示天体如何运动的,则称为“象”,例如“浑象”。在一些古籍中,它们也常统称为“浑天仪”。浑象最早是公元前52年汉宣帝时代的耿寿昌制造的,张衡对它作了改进。张衡的漏水转浑天仪,核心部分就是一具直径4尺多的铜制浑象。浑象上绘有黄道、赤道、南极、北极、二十八宿和全天星官。浑象一半露在外围的地平环之上,一半处于地平环之下。张衡用一套齿轮传动装置将浑象同漏壶联系起来,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绕南北极轴旋转,并使它与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同步。人在室内观察浑象,就可以知道天空中哪颗星星正处在哪个位置上。这台仪器使用的漏壶,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两级漏壶。浑象外面还附设日月行星的模拟物,可随时移动,以标示相应天体在天空中的实际位置。另外,浑象还带动一个被称为“瑞轮蓂荚”的装置,此装置每日开启或关闭一张叶片,能按月亮盈亏来表示阴历的日期,相当于一个机械自动日历。漏水转浑天仪对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很有影响,唐宋时代在其基础上又研制出了更加精致的天文钟和天象演示仪器。

张衡博物馆 位于张衡出生地——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

明正德二年(1437年)仿元代仪器制造的浑仪现陈列于

张衡观测和研究了许多具体的天象,如统计出中原地区能够看到的恒星大约有2500颗,基本掌握了月食的原理,测出了太阳和月亮角直径的近似值等。公元132年,张衡还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还被列为当时的六大画家之一。

公元139年,张衡与世长辞。为纪念他的功绩,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以及第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郭沫若曾为张衡题写碑文:“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SJd3UJDmA7aLSK8rSNtQi65PJeIUk1dAa69iny49YOliEUXKjsmLwhfTfVxY8Z3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