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留存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黑子是太阳表面经常出没的暗黑斑点,也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通常,因为阳光过于灼眼,所以肉眼看见太阳黑子的机会不多。但是,在日出或日落时分,或有风沙、雾霾的时候,阳光减弱,就有可能看见日面上的大黑子了。

一个太阳黑子中央是最暗的本影,

中国古代观测太阳黑子有着悠久的历史。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成功。这是一座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墓,出土的大批随葬品中有一幅精美的帛画。画面上方绘有一轮红日,里面蹲着一只乌鸦。这正好与同时代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的“日中有踆乌”相呼应。“踆乌”传说是太阳中的三足乌,后来直接借指太阳。“日中有踆乌”,应该是对太阳黑子现象的艺术性再现。

中国史书中,常将太阳黑子说成“日中有黑气”、“日中有黑子”等。例如,《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经考证“乙”应为“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被世界公认为明白无误的太阳黑子最早记录。它对黑子出现的时日、形状、大小以及在日面上的位置都作了简明、可靠的描述。中国古代的太阳黑子记事数以百计,这份珍贵的史料,对于研究太阳活动的历史及其对地球气候的影响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989年中国发行的特种邮 PpvSJby3/iWyhhKkSI6pIdi2W3vhAOmOh8U7piJdo0oqbhT0PMRLXqh/H5cSo3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