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它就像是个大型的“垃圾处理器”,夜以继日地为我们的身体解毒。但是肝脏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侵扰,从而导致肝脏功能紊乱、解毒效率降低,致使毒素积存在体内,尤其是肝脏本身也会积存一些毒素,如果这些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它们就会在人体内部作祟,给我们的健康敲响警钟!
massage.01
● 位置 :手臂的内侧中间,腕关节横纹上约三横指宽处。
● 按摩方法 :前臂半屈,用一手拇指指尖按于另一手的内关穴,食指或中指则按着外关穴,向内对按20~30次。
● 功效 :能加快肝脏代谢,治疗心烦、心慌心悸、心绞痛、胸闷、胁痛、冠心病、失眠、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massage.02
● 位置 :第7颈椎棘突下,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在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
● 按摩方法 :先左手后右手,四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 功效 :此法能通肝脏经脉,调理肝脏血气,使肝脏气血通畅,有利于排除毒素,治疗低热。
massage.03
● 位置 :胫骨外侧,膝眼下方约三横指宽处。
● 按摩方法 :以两手拇指或食指端部分别按压双侧足三里穴,指端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
● 功效 :经常按摩此穴能够疏肝理气,通经止痛,增强肝脏功能,促进肝脏的排毒,达到强身定神、养护肝脏的效果。
massage.04
● 位置 :乳头直下,平第7肋间隙。
●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按于日月穴,其余四指放在肋骨上,按揉2分钟。
● 功效 :肝胆相表里,肝胆气郁,可致脾胃运化失常,导致毒素无法正常排出而瘀积体内。经常按摩此穴具有疏肝利胆、行气开郁的作用,能够增强肝功能,从而增强肝脏的排毒功能。
massage.05
● 位置 :在肩胛骨内侧,第7胸椎下旁开两横指处。
●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立位,两手握拳,用四指掌指关节突起部点揉胆俞穴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 功效 :胆俞穴是胆的背俞穴,经常按摩此穴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化湿的作用,能够促进肝胆的排毒功能,从而改善因肝毒瘀积所致的色斑、面色萎黄等。
massage.06
● 位置 :乳头直下,平第6肋间隙。
●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对侧中指指腹按于期门穴,按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和轻度温热感为度。
● 功效 :经常按摩此穴能够调节肝脏功能,排出毒素,并有助于改善因肝火过剩所致的脸色蜡黄粗糙、痘痘。
massage.07
● 位置 :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四横指,胫骨后缘处。
● 按摩方法 :按摩者用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按揉三阴交穴2分钟,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
● 功效 :三阴交穴是属于三种阴脉——脾脏、肝脏、肾脏经络的交叉部位,经常按摩此穴可增强肝脏排毒能力,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
massage.08
● 位置 :脚背,第1、2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
●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大拇指或食指点按太冲穴半分钟,再按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 功效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同时也是一个解毒的穴位,经常按摩此穴具有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的作用,可以达到排肝毒、去肝火的目的,从而能够清体美颜,增强免疫力,消除目赤肿痛。
massage.09
● 位置 :大腿外侧,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 按摩方法 :取坐位,双手拇指分别按于两侧中渎穴,其余四指附于小腿后侧,向外揉按20~40次,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度。
● 功效 :中指中焦,渎指臭水沟,中渎指人体中焦有一个容易形成瘀阻的臭水沟,也就是胆囊的位置。如果胆汁流通不畅,堵住了,就会出现口苦、两肋胀痛、头胀、乳房胀痛,有些人甚至发生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中渎穴是能疏通瘀阻的一个要穴,如果平常多敲击这个穴位,可帮助排出瘀积在肝胆处的毒素,从而改善由此所致的色斑、痘痘、肌肤暗黄无光泽等,同时还有助于改善胆结石、胆囊炎、胆绞痛等。
平时就应该养成爱护肝脏的好习惯,比如起居有规律、放松心情和做些简单的肝脏按摩活动。现在就教给大家三个肝脏按摩的方法。
推搓肝脏 两手搓热,五指并拢,分置于外侧乳根的下方,然后沿乳根由外向内同时推搓。此处为肝脏的位置,经常这样推搓可增强肝脏功能,促进瘀积在肝脏处的毒素排出。注意力道一般即可,不可特别用力,以免产生不适。
敲胆经 一腿盘坐,一腿放于床或椅子下。盘坐腿正中线(腿的内侧)就是足厥阴肝经经过的位置,可沿着肝经走向敲打。若想达到排毒的目的,需要长期坚持,每星期至少敲打两次,每侧敲打5~10分钟。
【小贴士】
在生活中注意一些事情,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肝病。
1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还要注意消灭蚊蝇。
2 如有家人得了肝病,要及早入院治疗,并注意隔离和防传染。
3 对患者的衣服、被褥及用具等物品,均应煮沸消毒30分钟以上,也可在室外曝晒4小时以上。
4 让患者充分休息,待症状好转后方可逐渐下床活动,但应以不感到疲劳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