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控制总量不超标,不变肥不变胖

计算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为了让读者朋友更好地掌握安排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的方法,我们用下面的这个例子一步一步地详细讲解:王先生,58岁,身高170厘米(1.70米),体重为85千克,从事办公室工作,患糖尿病4年,一直采用单纯的饮食治疗,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接下来,将为大家演示一下怎样为其安排日常的饮食。

合理分配一日三餐

确定三餐的热量分配比例

每日所需总热量计算好后,可以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按早、中、晚各占1/3,或早餐1/5,午餐、晚餐各2/5的比例来分配。比例规定之后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按照规定进食。

举例

在前面的例子中我们计算出了王先生每日需要的总热量1600千卡,如果按早、中、晚各1/3的比例来分配三餐的热量,即:

早餐的热量=1600千卡×1/3≈530千卡

午餐的热量=1600千卡×1/3≈530千卡

晚餐的热量=1950千卡×1/3≈650千卡

举例

王先生如果按早餐、午餐、晚餐各1/5、2/5、2/5的比例来分配三餐的热量,即:

早餐的热量=1600千卡×1/5=320千卡

午餐的热量=1600千卡×2/5=640千卡

晚餐的热量=1600千卡×2/5=640千卡

计算三餐的主食量

要计算主食量,必须先计算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摄入多少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供热比一般为55%~60%。

例如,王先生每天需摄入1600千卡的热量,我们设定碳水化合物的供热比为56%,即(1600×56%)=896千卡的热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又因为1克碳水化合物提供热量4千卡,所以此人每天宜摄入碳水化合物 224克(896÷4)。

除了主食,奶类、水果及其制品也能提供一些碳水化合物,蔬菜能提供很少量的碳水化合物(肉蛋类、鱼虾类、大豆等高蛋白食品含糖类极少,可以忽略不计)。为简便起见,每日奶类、水果和蔬菜中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均按50克估算。

本例(总1600千卡)中,王先生每天应通过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174克(224-50=174)。

用每日应该由主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除以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百分比),即为全天主食摄入量。本例假设174克碳水化合物全由谷类提供,谷类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多为75%(干重),则此人每天应摄入谷类约232克(174÷75%=232),此为粮食生重。

主食分餐

把上述每日主食按照一定比例分配成一日三餐,如按早餐占1/5,午餐、晚餐各占2/5的比例来分配,则早餐摄入46克主食,中餐、晚餐各摄入93克主食即可。

专家特别叮嘱 少食多餐不能取代三餐

对于正常人来说,少食多餐一般是指在正常的三餐之间再加入2~3餐,加餐并不是正餐,并不需要太多主食、副食的配合,一些简单的水果、奶类和蛋类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加餐是建立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的,少食多餐并不能取代一日三餐。

确定副食量

副食是指除了主食外,用来下饭的蔬菜、肉类、蛋、豆类及其制品、奶、水果、油脂等。每天需要的热量减去主食量,即为副食量。

专家特别叮嘱 吃这两种副食时尤其需要减少主食

糖尿病患者在吃以下两种副食时,尤其需要减少主食的量。

一种是含糖量过高的副食,如绿豆、红小豆、薏米、白薯等含糖量均在20%以上,土豆、山药、芋头、蚕豆、豌豆、慈姑、菱角等含糖量也在15%以上。这些食品不宜吃得太多,否则会直接影响血糖,使餐后血糖升高。

另一种是脂肪含量过高的食品,如芝麻酱、蛋黄以及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摄入过多对控制血糖很不利。所以,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在较大量进食以上两类副食时应将热量计入全天热量之中,并减少主食的量。

运用手测量法,轻松掌握一天该吃多少量

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计算每日需摄入的总热量,算出各类营养素的需求量,再由此决定每日主副食的选择。

如何才能得到较为精确的数字呢?通常采用比较实用的食品交换份法。可实际上,对于不少老年朋友来说,食品交换份法掌握起来很麻烦。那么,有没有一种更方便直观的方法帮助大家大概确定几类基本营养素的每日摄入量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个“手掌法则”。利用自己的手,就可以基本确定每日所需食物的量了。这种方法虽然不是特别精确,但非常方便实用。

拳头量:碳水化合物、水果

选用相当于自己两个拳头大小的淀粉类食物,如馒头、花卷、米饭等,就可以满足人体一天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了。水果一天的需求量则相当于1个拳头大小。

掌心量:蛋白质

50克的蛋白质相当于掌心大小、约为小指厚的一块。每天吃50~100克的蛋白质即可满足人体一天对蛋白质的需求。

拇指尖量:脂肪量

要限制脂肪(黄油)的摄入,每天仅取拇指尖端(末节)大小的量就足够了。

两手捧量:蔬菜

两只手能够捧住的菜量(1把)相当于500克的量,每天进食500~1000克蔬菜可满足人体所需。当然,这些蔬菜都应该是低碳水化合物蔬菜,如绿豆芽、黄瓜等。

两指并拢量:瘦肉量

切一块与食指厚度相同、与两指(食指和中指并拢)的长度和宽度相同的瘦肉,相当于50克的量,即可满足人体一天的需求。

以小白酒杯15毫升、红酒杯250毫升;啤酒杯500毫升为计量标准。

食指拇指量:酒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饮酒,如果实在要喝的话,建议白酒的量以拇指高度为准,红酒的量以食指高度为准,啤酒的量则以中指高度为准。

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的摄入要适宜

钙:预防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胰岛素,机体一直处于高血糖状态,当大量的含糖尿液排出体外时,大量的钙、磷也会从尿液中丢失。所以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容易伴有骨化物质减少、骨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钙,以维持骨骼的健康状态。

维生素C:改善微循环

维生素C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预防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同时,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弹性,预防血管性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因糖尿病易形成感染,维生素C还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发生率。

镁:可改善糖耐量

镁元素是胰岛素的第二信使,缺镁会阻断胰岛素各种效应的发挥,干扰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伴发心、肾、视网膜及神经病变并发症可能与缺镁有一定关系。血清镁水平与这些并发症发生率呈负相关。而糖尿病患者多有低镁血症,补镁可改善糖耐量,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硒:具有调节胰岛素的作用

硒元素能明显促进细胞对糖的摄取,具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硒能促进葡萄糖转运,保证胰岛素分子的结构完整和功能,从而表现出降血糖作用(注意高剂量的硒又可以升高血糖)。硒还能减少糖、脂肪等物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动脉硬化及冠心病、高血压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

锌:提高胰岛素的活性

锌元素与胰岛素活性有关,可以影响胰岛素的合成、贮存、分泌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糖尿病患者普遍缺锌,锌缺乏不仅损伤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还会导致血胰岛素水平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补锌,尤其当使用降糖药后血糖仍不降低时,更需要补锌。糖尿病患者经补锌后可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大有裨益。

注:39~40页营养素表格中为每100克可食部分含量

铬:胰岛素的“加强剂”

铬与烟酸、谷胱甘肽一起组成葡萄糖耐量因子(GTF),它是胰岛素的辅助因子,可增加胰岛素的效能,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可以说,铬是胰岛素的“加强剂”。铬还可改善血脂和血胆固醇水平,保持血管畅通,避免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BJZYkVvqIuA4Rl5+sgPs6w/c+GwiPvuEQgfWu8MpRjL/Eq39dzOw4Is5zOmLr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