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关注餐后血糖,达到理想的7.8

少食多餐能减少胰岛负担,避免餐后血糖飙升

了解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对于病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前面已经讲过,正常人餐后血糖正常值小于11.1mmol/L(毫摩尔/升),但是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一,标准有所不同,糖尿病病人餐后2小时血糖至少要小于11.1mmol/L,能控制在7.8mmol/L就更理想了。

少食多餐能预防低血糖、避免饥饿感

少食多餐简单来说就是每天多吃几顿,每顿少吃一点儿,这是糖尿病人饮食治疗的重要原则。

原本一餐进食的量,分成好几餐来摄入,那么每一餐所需的胰岛素分泌量就降低了,可以减少血糖波动,稳定餐后血糖,还能避免下一餐前的低血糖,减少饥饿感,对血糖控制非常有利。

少食多餐主要是为了避免一次吃得过多

少食多餐正是通过控制一次的进食量来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的。因为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分泌能力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降低。如果一次进食过多,势必会导致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增加对食物中糖的吸收,致使餐后血糖飙升,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少食多餐不是想吃就吃,而是以三餐为主

这里需要提醒广大“糖友”的是,少食多餐不等于一天下来频繁进食,可以随时吃东西,如果没定时定量,而是不断有食物摄入体内,会扰乱人体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说那种把一天的食物平均分成几份,平均摄入的办法是不足取的。少食多餐,应该按时按点吃早中晚三餐,每餐吃到七八分饱,一天之内在感到饥饿的时候加餐2~3次。

专家特别叮嘱 三餐和加餐时间要相对固定,灵活变化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时间和数量应该是相对固定的,比如三餐的时间、加餐的时间,以及早中晚的能量分配、加餐的能量分配等。但是在以下特殊情况下,可以灵活加餐,比如运动量过大时,应在运动后少量进餐;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及时加餐含蔗糖或蜂蜜的甜食。

加餐应该加多少

加餐的热量是包含在全天所需的总热量之内的,也就是说,加餐是从正餐中匀出一些食物用于加餐。千万不要正餐一点儿不少吃,额外又加餐,这样导致热量摄入过多,非常不利于血糖的控制。一般每次加餐以50~100千卡为宜。

加餐应该选择哪些食物

加餐不必强求主食副食的搭配,而是以饱腹感强为首要目的,一般可选择低脂牛奶、苏打饼干、烤馒头片、全麦面包、煮鸡蛋、煮玉米、番茄、黄瓜、低糖水果(水果能否加餐要视血糖情况而定,后文会有详细介绍)等。

糖友问:睡前需要加餐吗?

专家答: 相比于一天中的所有加餐来说,晚餐后的加餐是最有讲究的,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在睡前1小时血糖水平高于10mmol/L,那就没有必要额外加餐。

如果睡觉1小时血糖水平低于10mmol/L,那就需要睡前加餐,这样可以避免夜间低血糖或第二天空腹血糖高的情况发生。

睡前加餐的时间应该在晚餐后3小时或睡前1小时,这也要求糖尿病患者的晚餐时间不能太晚,最好在下午5点~7点间,晚餐加餐主要选择淀粉类和蛋白质类食物,如牛奶、苏打饼干、全麦馒头、花生等。

加餐变相让“糖友”的饮食更丰富了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并不是枯燥无趣的,加餐这种方式其实也变相丰富了“糖友”的饮食。减少正餐、科学加餐,“糖友”就可以吃一些正餐之外的食物了,而且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糖友”的饮食范围也会越来越宽泛,甚至可以适量吃一点儿自己喜欢的水果和点心。

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和粗粮杂豆

膳食纤维能够在胃部包裹住其他食物,延长食物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减慢食物由胃部进入肠道的速度,又因为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的酶所消化,所以混合在食物中的纤维就能延缓消化液对食物的作用,减缓营养素在小肠中的吸收速度。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逐步吸收,能防止餐后血糖急剧上升,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糖。建议每天摄入25~35克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的四个途径

此数据来源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2013版)

多选低GI和低GL的食物

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物

血糖生成指数的高低与各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关,低血糖生成指数是指低于70%。这类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长,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快。

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品,根据血糖生成指数的数值,燕麦、荞麦、莜麦、杂面等食物对糖尿病患者有益。每餐选用一两种GI值较低的食品,对于控制血糖非常有益。

专家特别叮嘱 降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诀窍

1. 提倡用粗制粉或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2. 一般薯类、蔬菜等不要切得太小或剁成泥状。

3. 多选用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竹笋等,木耳、菇类也是较好选择。

4. 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

5. 烹调要用大火快煮,尽量少加水,不要长时间煮,以降低糊化程度。

6.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血糖生成指数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是简便易行的方法。

餐后血糖水平与GI和其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总量有关

餐后血糖水平除了与GI值高低有关外,还与食物中所含碳水化合物的总量有密切关系。GI高的食物,如果碳水化合物含量很少,尽管其容易转化为血糖,但其对血糖总体水平的影响并不大。单纯以GI高低选择食物可能会产生错误。例如南瓜的GI值为75,属于高GI食物,但事实上每100克南瓜中仅含有5克碳水化合物,故日常食用量并不会引起血糖的大幅度变化。

选择低食物血糖负荷(GL)的食物

食物血糖负荷(GL)是指特定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的量(一般以克为计量单位)与其血糖生成指数值的乘积,糖尿病患者宜选低血糖负荷饮食。

GL=GI×碳水化合物含量(克)/100

GL指导人们膳食有三个判定标准:

GL≥20为高负荷饮食,表示对血糖影响很大

10≤GL≤19为中负荷饮食,表示对血糖影响不大

GL<10为低负荷饮食,表示对血糖影响很小

食物影响血糖,可依据GL<10的低负荷标准计算需进食食物的安全量。如糖尿病患者想吃200克西瓜,那么,可以依据三个参数了解西瓜对血糖有没有影响(GL<10、每100克西瓜含碳水化合物5.5克、西瓜GI=72):计算一下,便知道是否可吃了,即5.5×2×0.72=8<10,结果表明对血糖没有明显的影响,可以放心地进食这200克西瓜。

将GI和GL搭配起来配餐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和搭配一日三餐时,可以将GI和GL结合起来选择搭配,既要考虑到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的品质,即消化的速度,还要照顾到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及对血糖负荷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质和量的全面平衡,是糖尿病饮食最科学、最合理、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搭配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将GI和GL同食物交换份法联系应用,科学选择低GI和低GL的食物,有利于减轻胰岛细胞负荷,能有效控制和稳定血糖,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低搭配”降GI值

糖尿病患者要多吃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但不意味着升糖指数高的食物绝对不能吃,做饭时如能注意“高低搭配”的原则,同样能做出健康美味的膳食。所谓高低搭配,即将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与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搭配,制作成“升糖指数适中”的膳食。

“高低搭配”好处多

“高低搭配”的烹饪及饮食习惯,不仅适用于糖尿病人群,也适用于糖耐量较低的人群及健康人群。因为升糖指数适中的饮食,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还可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结肠癌等疾病。建议大家心里都装着这个原则,平时做饭时多搭配着做。

做米饭放上几把豆

GI高、中的食物与GI低的食物一起,可以制作一个GI中的膳食,而GI高的食物与GI高的食物在一起当然就只能是高了。比如大米的升糖指数偏高,但干豆类升糖指数低,可将两者混合制成绿豆饭、红豆饭或黄豆饭。白面升糖指数高,可与升糖指数低的玉米面、黄豆面混合制成发糕或窝头,均可达到降低升糖指数的目的。

吃馒头搭配凉拌菜

馒头GI较高,比大米饭升高血糖明显,然而馒头和蔬菜搭配后要比单吃馒头GI低得多。如早餐时,几片馒头搭配一盘凉拌黄瓜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粗粮不细作,GI值不升

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出发,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很关键。把粗粮研磨成粉、粉碎成小粒、压成泥、熬成软烂的粥,这就是所谓的粗粮细作。粗粮细作后,对血糖的影响很大,而较大颗粒的粗粮需经咀嚼和胃的机械磨碎过程,延长了消化和吸收的时间,血糖反应是缓慢、温和的形式。

精华流失的“粗粮细作”

粗粮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燕麦、高粱、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小豆、绿豆等。粗粮的特点是含碳水化合物比精白面粉要低,含膳食纤维较多,并且富含B族维生素。粗粮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并吸收水分,延缓血糖升高,并且可以增加饱腹感,有利于病情的控制。然而,各类粗杂粮在经过去皮、磨粉、过箩,添加饱和脂肪酸过多的动物油脂、糖甚至色素,再经过蒸煮甚至油炸之后,营养功效大打折扣。比如,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延缓餐后的血糖升高均有效)主要存在于谷物的表皮中。

粗粮制作尽量粗糙一些

越精细的食物升糖指数越高。比如说大米的GI高于糙米,而面粉的GI高于燕麦。所以,在食物第一道加工工序已经精细化的前提下,进入家庭中再加工时,尽量粗糙一些很有必要。一是通过咀嚼延长消化和吸收的时间,使血糖反应缓慢、温和;二是促进肠道内酶的分泌。

糖尿病患者饮食要多选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和粗粮,尤其是富含高纤维的全谷物(全麦粉、燕麦、糙米、大麦、玉米、芥麦和小米等)。以面包为例,白面包的血糖生成指数为70,但掺入75%~80%大麦粒的面包则为34,所以,提倡用粗制粉或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专家特别叮嘱 餐后半小时吃水果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无需消化,而是直接进入小肠被吸收。主食及肉食等含淀粉和蛋白质成分的食物,则需要在胃里停留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如果餐后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就会阻碍消化快的水果的消化程度,致使水果不能够正常地消化,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腹胀、腹泻、便秘等不适症状。

专家特别叮嘱 处理水果越简单越好

糖尿病患者最好吃新鲜完整的水果,瓜果能不切的就不切,即使要切,也不要切得太小,也不要将水果打成果汁饮用(与完整水果相比,果汁会使血清中的血糖与胰岛素浓度改变较快,且幅度较大,所以,喝果汁血糖升高快,血糖波动大)。

另外,水果能不去皮的尽量不去皮,要知道,带皮苹果的膳食纤维含量远高于削皮的苹果。

吃整不吃碎降GI值

越“碎”的食物升糖指数越高,比如大米煮成粥,米变碎了,GI自然就升高了。甚至还有的人把米打碎再熬粥,这样GI就会更高,糖尿病患者肯定是不能这么喝的。还有,蔬菜瓜果等切成小块或碎末,有助于吸收,但GI值也会增高。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吃整不吃碎,准备饭菜以简单为好。

薯类不要切得太小

一般的薯类不要切得太小或碾成泥状、糊状,避免消化吸收快而导致血糖升高太快。

蔬菜能不切就不切

蔬菜能不切的就不切,即使要切,也不要切得太小。最好多嚼几下,让肠道多运动,这对血糖控制有利。

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

豆子能不磨就不磨。黄豆、豌豆等能整粒吃就不要磨碎。食物的软硬、生熟、稀稠、颗粒大小等,对血糖都会有影响。

这样的“粗制”食物,一方面可以降低血糖生成指数;另一方面,可以迫使人们吃饭时多嚼几下,避免进食太快引起餐后血糖突然升高。

蔬果吃生不吃熟,GI值更低

食物的生熟程度也会影响血糖指数,一般来说,成熟的水果或蔬菜中糖的含量高于没有成熟的水果或蔬菜,因此,生食物的血糖指数相对比熟食物低。蔬菜能焯一下就吃的不要长时间煮,能生吃的不熟吃。另外,挑选水果时,最好不要选择那些熟透的甚至有酒精发酵味道的。

生吃蔬菜降糖好

生吃是糖尿病患者食用蔬菜的最好方式。生吃的方法包括直接洗洗就吃,或将新鲜蔬菜凉拌。生吃一方面可以减少蔬菜中维生素的损失,另一方面生吃未经油、盐等烹饪可以减少油脂、盐分的摄入。可以直接生食的蔬菜包括白萝卜、胡萝卜、番茄、黄瓜、柿子椒、大白菜心等。最好选择无公害的绿色蔬菜或有机蔬菜。在生吃蔬菜时,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凉拌蔬菜时,加上醋、蒜和姜末,既能调味,又能杀菌。另外,蔬菜焯水时加点盐,可减少蔬菜中营养物质的损失。蔬菜焯水后若不立即烹调,应拌点熟油。

专家特别叮嘱 三类蔬菜不宜生食

一是富含淀粉的蔬菜(如土豆、山药、芋头等)必须熟吃,不然淀粉粒不破裂,人体无法消化;二是含有抗胰蛋白酶等有害因子的豆类,如毛豆、四季豆、豇豆、芸豆等,烧熟煮透后,有毒物质失去毒性,才可以放心食用;三是塌地生长的绿叶菜。这类蔬菜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往往要泼浇人畜粪尿和农药,造成污染,用清水洗不干净。当然,这些蔬菜如果在无土栽培条件下生产,也可以放心生吃。

先吃后吃有讲究,餐后血糖不蹿高

通过饮食来控制血糖,除了食物种类的选择以外,食物的进餐顺序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在进餐顺序上下工夫,有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

按顺序进食各类食物可抑制血糖值急剧上升

合理选择进食顺序,能帮助糖友在不自觉间达到控制进食量的目的。这样有利于饮食结构的调整,对控制血糖大有裨益。

正确的进餐顺序 LiaZeE9HxSheszVsfM+m0nj+V30EgsXiPsnuVyyvAp9CpQe32oKFIV6BDFI6XiD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