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惊蛰

惊蛰二月节气浮,

桃始开花放树头;

鸧鹧鸣动无休歇,

催得胡鹰化作鸠。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交节时间点为公历3月5—7日。惊蛰为农历二月节,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春雨唤春雷,雨水过后便是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古人将动物的冬眠称为蛰。当第一声春雷在惊蛰节气响起时,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春雷如鞭,蚯蚓开始松土,蝴蝶冲破茧蛹,蛙儿蛰虫们纷纷出现在春天的大地里,春雷鞭策着世间万物开始活动劳作,中原大部分地区也随之进入春耕时节。

img

惊蛰三候

●桃始华:惊蛰之日『桃始华』。桃树开始开花。

●鸧鹒鸣:惊蛰后五日,『鸧鹒(cāng gēng)鸣』。鸧鹒就是黄鹂,黄鹂鸟能感受到早春的气息,开始在枝头鸣叫。

●鹰化为鸠:再五日,『鹰化为鸠』。仲春时节,鹰悄悄躲起来繁育后代,而原来蛰伏的鸠纷纷出现,开始鸣叫求偶,古人在惊蛰时节便看不到鹰了,而村里田间的鸠却一下子多起来,便以为鸠是鹰变的。

惊蛰关键词

桃花夭夭

黄鹂啼鸣

惊蛰春雷

春江水暖

桃花夭夭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夭夭,灼灼其华”是《诗经》中形容桃花盛开时红艳美丽的景象。桃花以美丽和娇艳而著称,历代诗人写桃花的诗不计其数,唐代诗人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其五)》这首诗里这样描写灿烂春光中桃花的美丽: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绚烂绮丽,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另一位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把桃花与江南春水放在一起,让流水和绵绵细雨来衬托早春桃花的娇艳。

img

黄鹂啼鸣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属益鸟,以昆虫和浆果为主食,叫声婉转悦耳,羽色艳丽,飞行姿态呈美丽的直线。在温暖的春天里,栖息在树枝上的黄鹂鸟发出格外动听的叫声。唐代诗人杜甫在《绝句》这首诗里,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远近结合的早春明丽画卷。风和日暖、天朗气清的日子里,诗人闲坐在草堂(今成都杜甫草堂),看到两个黄鹂在绿柳的梢头,啼鸣嫩声细语,抬头仰望碧蓝的晴空,一行白鹭正在展翅起飞,画面辽阔展开,由此成为千古绝句。 而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滁州西涧》则是借深林里黄鹂的鸣叫,勾勒出另一幅有声有画的恬淡早春山水图。

img

惊蛰春雷

观田家(节选)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img

春雷声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随着雨水增多,土壤开始松润,惊蛰一过,春雷也响起来。很多地区都进入春耕季节,不论植物、动物还是自然景观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一诗中写了惊蛰节气到来的农家景象:细雨绵绵,春雷阵阵,所有的花卉都被雨水洗得焕然一新,农民不再闲暇,为春耕忙碌了起来。

春江水暖

惊蛰过后,气温升到0℃以上,万物开始复苏。动物是最先感受到气温变化的,地下冬眠的动物因为温度升高,新陈代谢恢复正常而苏醒,而水里的动物也能明显感受到水温的变化。宋代僧人惠崇为这样的春天画了一幅《春江晚景》图,画面上江水荡漾,活泼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桃花的枝头伸到了竹林的外面,疏疏落落三两枝,在竹子的映衬下格外艳丽。苏轼观后,挥笔在画上题写了《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人用“春江水暖鸭先知”将画面无法表达的暖暖春意表现了出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img

节气亲子互动

节气游戏:为妈妈做卡片

“三八”妇女节即3月8日的国际妇女节,是女性的专属节日,也属于世界性的节日,被很多国家确定为法定假日。教孩子读一读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让孩子在春天里感受一下古人对母爱的赞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把儿女比喻成春天的小草,把春天比喻成母亲。母亲的爱像春天的阳光雨水哺育着小草,而小草又如何能报答春天的恩情呢?

img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img
节气赏味:惊蛰吃梨

在惊蛰这个节气里,气温乍暖还寒,气候也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有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户外活动:带孩子走进田间观察耕种,感悟光阴

民间九九歌里有“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的说法,所在的时间就是惊蛰节后,农谚里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一年之际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种,秋天才能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在中国汉代的古典乐府诗《长歌行》中这样写道: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到来,它们都知道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是这样,人生也更是如此。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趁着春耕农忙时,我们一起去田间亲身感受光阴的珍贵吧!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iHWoJ1j/h9ld01Fl/4D7uXwCxEHDOtaHarOAgFPUauFbIBqplXWq+OM+TV1rE8u4

i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