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交得雨水后,
獭祭鱼时随应候;
候雁时催归北乡,
那堪草木萌芽透。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交节时间点为公历2月18—20日。雨水为正月中,仍在早春。
雨水节气后,天气回暖,已经没有条件产生降雪了,降雨便逐渐增多起来。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说,春天属“木”,“木”依赖水生,所以东风解冻后,温润散为雨水。从雨水节气开始,春雨滋润草木万物,草木都陆续显现出淡淡的色彩。
雨水三候
●獭祭鱼:雨水之时『獭祭鱼』。立春“鱼陟负冰”时,鱼感受到水暖浮上水面,饿了一个冬天的水獭便出来捕食鱼儿了,水獭往往把捕食的鱼扔到岸上享用,古人认为它在用鱼祭祀。
●候雁北:雨水后五日『雁候北』。大雁最知时节,天气暖和的时候会回到塞北家乡,等天冷了又会飞去江南避寒。雨水节气后,大雁感受到春天的信息,便启程向北方飞了。
●草木萌动:再五日,草木萌动。雨水滋润了大地和草木,树木酝酿发芽,小草准备钻出泥土了。
春雨润物
大雁北归
杏花春色
春雨润物
春天的东风带来海洋的水汽,化作春雨落在泥土里,滋润了草木,让它们复苏生长。古人留下了诸多描写春雨润物的名篇佳作,如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描写春雨伴随着和风,悄悄进入夜幕,滋润着锦官城(今成都)的夜景。而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里,用“润如酥”描写早春细雨绵绵的特色,野草远看泛起了绿色,近看却又什么都没有,反映了草木萌动欲破土的状态。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的诗里,呈现了细雨中的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清晨,春雨过后树木纷纷泛起春色的景象。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雁北归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雨水时节前后,正值北方的“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候雁北指的就是“八九”时的大雁北归。
每到秋天,成群结队的大雁就要由北方飞向南方;而等到春天到来的时候,大雁又会结伴飞回北方。它们为什么总要“搬家”呢?因为一到冬季,北方寒冷,大雁寻找食物将变得非常困难。为了生存,它们只好飞到气候温暖、食物丰富的南方来过冬。但南方毕竟不是它们的故乡,因此到了第二年春天,它们又成群结队地飞回北方安家。
唐代开元时期的诗人王湾,是唐代洛阳人(今河南洛阳),在漂泊于异乡时,将思乡之情写在《次北固山下》的诗里,当江南有了春天的气息时,希望启程北归的大雁也能将自己的家信带回北方。
杏花春色
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雨水节气过后,杏花悄悄地开在枝头,杏花是早春最早开的花。杏花含苞待放时,呈艳红色,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便是雪白一片。南宋诗人叶绍翁在名诗《游园不值》中,写了他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诗人趁春日天气晴好外出会友。恰逢园主人不在家,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园子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含苞待放的红色杏花从墙头探伸出来。
龙抬头节又称春龙节、春花节,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们难以生活。而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于是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二月二祭龙王,民间称这一天为“龙抬头”,并流传有炒黄豆、吃爆米花的习俗。
1准备彩线、彩纸、爆米花。
2将彩纸剪成圆形、心形、三角形、花朵等各种形状。
3用针线将爆米花与彩纸形状一个隔一个地穿起来。
4串得越长越棒哦。
“龙抬头”这天,民间素有串龙尾的习俗,人们将串好的龙尾系在孩子的头发上,挂在窗户上、门口,辟邪祈福,祈求一年健康平安。古时多用炒好的黄豆串成一串作为龙尾戴在身上,现在我们可以用爆米花代替。准备好针线和各种颜色的彩纸,将爆米花和剪成各种形状的彩纸逐一串好,比比看谁串得最长吧!
在杏花纷纷的时节里,带上孩子一起去临安(今杭州),感受古诗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绝胜江南春色吧。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