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四月始相争,
知他蝼蝈为谁鸣;
无端蚯蚓纵横出,
有意王瓜取次生。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交节时间点为公历5月5—7日。立夏为四月节,孟夏时节的开始。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万物至此皆长大。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进入“绿树阴浓”的夏季景色;江南地区则正式进入阴雨天气,被称为“早梅雨”,又称“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天气,一般开始于5月,为期约半个月。而北方的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虽然很快,但降水不多,气候非常干燥。
立夏三候
●蝼蝈鸣:立夏之日『蝼蝈鸣』。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属蛙类。立夏后雷雨天气频发,蛙类喜欢下雨,便开始现身在池塘里鸣叫了。立夏后雷雨天气频发,蛙类喜欢下雨,便开始现身在池塘里鸣叫了。
●蚯蚓生:立夏日后五日『蚯蚓生』。蚯蚓生活在地下,下过雨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让蚯蚓呼吸困难,于是穴居在地下的蚯蚓便会爬出地面呼吸。
●王瓜生:再五日『王瓜生』。王瓜生长了,它是一种葫芦科的土瓜,瓜熟时为红色,可以入药。熟时为红色,可以入药。
绿树成阴
池塘蛙鸣
芍药花开
绿树成阴
进入夏季,树木生长葱郁,树叶稠密浓绿,阳光照到树冠上,便在地上投下大片的阴影,这便是绿阴。夏日中午的阳光充足,人们常常在树阴里休息。唐代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的诗中便写了夏日中午的美景:绿树繁茂成阴,楼台倒影池水中,池水被微风吹起波纹,满架的蔷薇让院中充满了芳香,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的图画。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某个夏日去隐士湖阴先生家小坐,见湖阴先生栽种的花木生长茂盛,随在他的居室墙壁题诗,借赞美花木来褒扬他教师育人的无私品质。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池塘蛙鸣
唐·贾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青蛙是冬眠动物,每当春天到来,便从漫长的冬眠中醒来,纷纷爬出地面,开始新的生活。南方的青蛙在三四月份就开始产卵,水温达到8~28°C是最适合的产卵温度,不用多久池塘里就会出现可爱的小蝌蚪了。等到初夏时节(初夏即孟夏)蝌蚪便长成青蛙。雄蛙口角的两边有能鼓起来振动的外声囊,声囊产生共鸣,使蛙的叫声洪亮。青蛙喜欢在水边生活、捕食,大雨后或夏夜里,常常可以听到雄蛙此起彼伏的叫声。
芍药花开
唐·白居易
今日阶前红芍药,
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时不解比色相,
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
欲把残花问上人。
古人评价芍药与牡丹为“花中二绝”,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芍药自古就被誉为爱情之花,又被人们称为“花仙”。初夏正是芍药盛开的时令,鲜花齐放,万紫千红,十分壮观,是公园中或花坛上的主要花卉。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寄给僧人的诗《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便是有感于芍药花而作,诗人写道:台阶前的红色芍药有多少花是刚开的,又有多少花将要衰老,盛开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凋谢时才知道这些都是幻相,我拿残败的花朵问高僧,我离悟道还有多远?
蚕豆是季节性很强的一种时令蔬菜和食物,多在每年的立夏时节上市,在江南地区,人们有着立夏吃蚕豆饭的节气习俗,因带壳蚕豆形状像眼睛,人们在立夏吃蚕豆饭是祈祷一年里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将新鲜青笋丝切成条
立夏时令青蚕豆
腊肉(或其他肉)切丝备用
立夏之后,由于天气变得炎热,小孩子会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身体也容易感到疲劳。每年立夏之日,家长将煮熟的鸡蛋、鸭蛋、鹅蛋装入用彩线编制的网袋里,挂在孩子的胸前,祈求免除病灾,被称为“立夏蛋”。
现在,让我们给“立夏蛋”穿上漂亮的“花衣”吧。
传统的蛋兜就像个小网兜一样,网眼不要太大,底下加个“穗子”装饰即可。
1先准备真鸡蛋几枚,彩绳3 根或6 根。
2一根彩绳做挂绳,稍长一些。另外几根同样长度的彩绳用来编网。(图中3根短绳编出的网相当简易,建议用6根左右。)
3将短的彩绳固定在挂绳上。
4将相邻两根彩绳打结,注意每一层打结的上方彩绳长度相等。
5左右两边的彩绳也要打结,这样就会成为一个环状,将鸡蛋放进去之后所有的绳子收口打结。
6最后在结尾处将所有线头集中在一起打个结,就完成了。
立夏时节正是樱桃大量成熟的季节,樱桃营养丰富,常食可以增强体质、健脑益智,樱桃的外观十分诱人。采摘樱桃是一项郊游娱乐活动,在樱桃园林中可以享受原始的劳动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