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感知中国 守望未来

李斌

这是一部作品集,更是一部沉思录。

我和同事曾经想过好几个书名:《用心丈量:新华社记者眼中的发展之“痛”》《那么美,那么痛:触摸中国》……

现在的题目出自2016年农历新年后的“雨水”那一天——农历丙申年春节刚过,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花了整整一天时间,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前往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实地调研,看望慰问一线采、编、播人员,向全国新闻舆论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要求、寄予厚望,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我们不就是守望者吗?

我们守望的不仅是公平正义,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守望:与新华社记者共同“感知中国”》的书名,便在和出版社编辑的反复交流中达成共识。

本书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在唱响正能量的同时不回避问题,带领广大读者守望和感知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

守望未来,就得守望这片大地。

作为面积只有488平方公里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孕育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我们历时数月深入这块土地,探究其中蕴藏的创新密码,探究“创新赢未来”的奥秘。

我的同事们深入珠三角地区和东、西部省份,讲述“世界工厂”转身故事,描绘“去留之间的外资新版图”。

从海南到云南,我的同事们发现“中国旅游”遭遇“时间”尴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做出了“中国快步迈向‘旅游社会’”的重大判断,指出“旅游社会呼唤旅游业加速转型”,呼吁以法治刚性保障公民休假权利。

为了留住整个中华民族的“乡愁”,我们客观地指出了传统村落保护虽然首获中央财政支持,但仍“喜中有忧”,同时聚焦大拆建、假古董、过度化等传统村落保护三大怪相,告诉大家一些地方在保护传统村落上正在纷纷探索、破题,“粉墙黛瓦,将不只是在梦里”。

中国桥梁是否是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中国名片”?我们的记者从南到北,把铁路桥、公路桥、跨海大桥、古桥等看了个遍,分析“中国高铁为何大桥为王”,探讨中国究竟是不是桥梁强国,呼吁“百年大计”要经得起“百年风雨”。

……

守望的,往往是发展之“痛”。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叩问水危机,透视城市饮水安全三大焦点,呼吁用法治破解“多龙治水”之困。

2015年,公路货运为每个中国人运货22吨,其背后是3000万名货车司机,再后面是一亿多人的幸福。我们聚焦货车司机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剖析车轮之上的“苦与痛”,呼吁消除痛点才能打通堵点。

垃圾围城究竟是不是一个可以打开的“结”?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逾1/5的城市尚无规范垃圾处理设施”,指出每个人既是垃圾困局的制造者,也是买单者,透视“垃圾围城”六大焦点,质疑“起步20年垃圾分类缘何踏步不前”。

守望,是有温度的。

我们走进一位位达人,他们中有为民间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村落保护)多年都在呼吁的冯骥才先生,有发出“我不想民族的家园也断壁残垣”感叹的中南大学“痴人教授”胡彬彬,有对水安全问题充满忧思的全国人大代表吕忠梅,有怀揣着垃圾分类梦的潮人“驴屎蛋”……

守望是不容易的,我的同事们往往不远万里,奔波数省的乡村阡陌、城镇厂矿之间,还要“守望”出新的理念、思想和可操作的政策性建议……

无论是发展之“痛”,还是聚焦人物,我们最终守望的是真相,是公平正义,是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希望这种守望,能发挥一点点推动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哪怕是人们认知的一点点提升、内心深处的一点点触动……

麦田,需要守望者。我们守望的这块“麦田”,就是脚下的这片大地……

翻开这本书,请跟随我们一起感知中国、守望未来吧!

李 斌
2018年5月

李 斌: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总编辑,高级记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新华社“十佳”记者。

策划出版中国首套“四极”考察丛书,独著《二探北极》,合著《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主编《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极度调查:告诉你一个“立体中国”》等书。 +Xj555/sem9ijKZVAvfFKkVOFWHE0nmeGiwdm3Y33wXiL0I3fpRipOESxJR1ZNM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