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们讲《汉语思维探秘》系列讲座,这个讲座从哪里开始讲起呢?就从我们人类自身讲起,从一个“人”字开始讲起。
甲骨文“人”字
请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古代最早的“人”字是怎么写的?
我们中国的文字,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的,据说黄帝派他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文字,所以,汉字的产生距今至少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由于时代实在久远,导致没有任何资料能够留存下来,所以我们今天并不知道,仓颉造字的时候,最初的“人”字是怎么写的。但是商朝的时候,人们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也就是我们今天称为“甲骨文”的文字,现在已经发掘出来了,可以让我们一睹当时的“人”字的真容。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就是甲骨文字形的“人”字—— 。看得出来,甲骨文的这个“人”字,就像一个侧着身子站立的人形。所以,“人”字是一个象形字,看起来就像一个人的形体。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文字不仅刻在兽骨和龟甲上,同时人们还把它刻画在一些其他材料上,比如刻画在石头上,刻画在竹简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刻在不同材料上的“人”字。
——这是一个中国古代刻在玺印上面的“人”字,这个“人”字是不是就像一只用四肢在地上行走的野兽?其实它并不是野兽,而是类人猿,是我们人类的祖先,这时的他正在慢慢地向人演变。
——这是一个中国古代刻在石头上面的“人”字。你看,他的身体正在向上挺起,前肢稍稍离开了地面,后肢则慢慢地站起来,还有一点战战兢兢的感觉,是不是这样呀?
——这是一个刻在竹简上面的“人”字。你看,这个“人”的前肢这时候已经完全腾空离开地面了,但是上身还是有一点前倾,后肢还没有完全站稳。
——这已经是一个非常规范的甲骨文字了。这个“人”的前肢已经变成了手,而后肢则变成了脚,他的身体这时候已经完全站直了,已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了。
如果我们把上面这几个不同的“人”字放在一起,排成一行,这能让我们想起什么呢?对,这就是一个人,他从婴儿时期的爬行,到幼儿时期依靠桌椅的助行,再到成人之后的直行,这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同时,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人类的进化史:从古猿开始,慢慢地演变成了类人猿,最后演变成了直立行走的人,从此也就有了我们人类。一个简简单单的“人”字,就把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史和人类的演化史生动地再现出来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一个特殊的“人”字,这是一个模拟假想的“人”字—— ,和甲骨文的“人”字( )相比,这个“人”字( )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它添加了两笔。是哪两笔呢?其中的一笔向前,表示向前迈开的脚;还有一笔向后,表示向后摆动的手——说明这是一个直立行走的人,他正在迈步向前走。那么,人的双脚为什么是向前迈?人的双手为什么要前后摆动呢?双脚向前迈,是为了向前走;双手前后摆动,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只有这样,人在走路的时候才不会摔倒。行走的时候,只有保持身体的平衡,我们才能走得快、行得稳。
大家想一想,楷书的“人”字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说只有它最能够代表人呢?因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双手逐渐腾出来了,不用在地上行走了。双手腾出来以后,能干些什么呢?你看我们的这双手,它能拿、能捏、能把、能控,还能紧握拳头……我们的手能做很多事情。所以说,人的身体中最能代表人的,就是我们的这双手。
为什么我们的手能做这么多事情?你看我们这双手的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经不再是用来走路的前肢了,并且手的五指的各项功能也已经开发出来了。我们把自己的手掌伸开,再把大拇指张开,拇指与食指中间这个凹的地方叫什么?叫虎口。这个虎口像不像一个“人”字形?
拇指的“拇”字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对“拇”字的解释是:“拇,将指也。”也就是说,我们手上的这个大拇指就像一个将军,而其他的四指呢?就像普通的士兵。你瞧,另外四指排列得非常整齐,而将军在发号施令。将指与这个普通四指之间,它们是既协力,又同心,中间是虎口,这样拇指与四指之间就可以形成合力。所以,我们这双手就能拿、能捏、能把、能握、能掌、能控……只要我们一出手,那就无所不能。比如:时机,我们能把握;分寸,我们能拿捏;局势,我们能掌控……五指之间的团结协作,就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可谓是五指一心,众志成城。
手的功能开发出来了,古猿慢慢地演变成了类人猿,并最终演变成为我们现在能够直立行走的人。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免不了要相互交往。那么,当两个人走到一起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怎么做呢?我们会各自伸出自己的一只手,然后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也就是说,当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表明双方之间没有敌意,是友好的,是可以交往的朋友。那么,朋友的“友”字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友”字的篆体字形—— ,它实际上是由上、下两只手共同组合而成的——两只手紧紧在一起,这就是友。
我们常说:某个人是我的朋友。那么,什么叫朋友?朋友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现代社会里,朋友是指相互之间有交情的人。但是在中国古代,朋和友却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古人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什么叫同门?就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这样的人称为同门,也称为朋。今天呢?我们称之为“同学”;什么叫同志?具有相同志趣的人,这样的人称为同志,也称为友。所以,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同属一个政党的人,相互之间就可以称为同志。
篆体“友”字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手”字。今天我们写“手”字的时候只是一个字,但是在古代,左手和右手是不同的两个“手”字。关于这一点,我们从甲骨文字形就可以看得出来:一撇向右的字形 表示右手,一捺向左的字形 表示左手,这两个字形都表示手。你看,非常微妙!有了这双手,我们就能做事。比如:石块,我们能敲;工具,我们能造。我们这双手能开展各项工作,进行各种劳动,靠的是什么?我们这双手上的虎口可是第一功臣!而这个“人”字呢?字形造得就像虎口,大家看,是不是很像呢?
那么,这左、右两只手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来看《说文解字》对“左”字的解释是:“左,手相左助也。”《说文解字》又说:“扶,左也。”“助,左也。”这些解释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左手只是扶持一下,稍微帮助一下,起一个辅助作用,主要工作还是需要右手来完成。看起来是两只手,实际上所代表的是不同的两个“人”,他们之间配合密切,有刚有柔。左手主要起辅佐作用,那就要心甘情愿当副手,不要喧宾夺主。
甲骨文“手”字
我们的这两只手有两个虎口,虎口就像“人”字形,所以手与手握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友”字;如果是“二”字和“人”字进行组合呢?这就构成了一个“仁”字。那么,这个“仁”是什么意思?“二”和“人”所代表的是两个人,它们象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看一下《说文解字》对“仁”字的解释:“仁,亲也。”这个“亲”是指亲人、亲属,表明这两个人之间有血脉相通。也就是说,“仁”字的意思首先是指一家人,然后再扩展到整个社会。
《说文解字》里面还有另一个字“卿”,它的篆体字形 看起来就像是面对面的两个人。这两个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一起合作共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既亲密,又亲热。同样是两个人,既可以为“仁”,体现为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为“卿”,体现为在一起合作共事的同事关系。中国古代,朝廷里面设有六卿,就是六个合作共事的同僚。
篆体“卿”字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简单一点说,是非“亲”即“卿”:彼此之间,要么存在血脉相通的家人关系,要么存在合作共事的同事关系,否则两个人之间怎么可能发生关系呢?所以,“亲”和“卿”就是同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为同仁,那么,眼与眼之间的关系呢?则称为瞳仁。当两个人相互对视的时候,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对方的那颗黑眼珠里面。这个黑眼珠叫什么?就叫瞳仁,也可以称为“瞳人”。
实际上,植物的种子也称为“仁”。比如:杏仁、桃仁、核桃仁、瓜子仁、花生仁……通称为“果仁”。果核分为两瓣,这两瓣相互合抱成一颗,这也是既卿卿又我我——是卿,又是亲,共同呵护着中间的这个生命。这个生命叫什么?叫胚胎。它的遗传基因传了一代又一代。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节讲了“拇”“朋”“友”“手”“仁”“卿”等字,以及“朋友”“同志”“同仁”“瞳仁”“果仁”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