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附录
论使用者成本

我认为,使用者成本对古典学派的价值理论所具有的重要性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关于这一点,该说的话比与这里的主题有关的或在这里应说的话还要多。但作为专题之论,我们将在这个附录里对它单独进行一番讨论。

根据定义,一个雇主的使用者成本等于

A1+ (G′-B′) -G

式中,A1是这个雇主从其他雇主那里购买制成品的数量,G为在一个时期结束时的资本设备的实际价值,而G′则为该雇主不使用他的设备而又花了一笔最合算的钱(B′)保养该设备,在这一时期结束时所可能具有的价值。由此可见,雇主从上期所继承下来的设备价值的增值G-(G′-B′),即代表该雇主在本期中对他的设备的投资,可用符号I表示之。这样,他在本期中由于出售产品而得到的售货款所承受的使用者成本U就等于A1-I。式中,A1是他从其他雇主那里购买制成品的数量,而I则是他在本期中对自己的设备所作的投资。稍加思索便会知道,所有这些不过是常识而已。一雇主从其他雇主那里所购买来的东西,一部分作为对自己资本设备的本期投资,余下的一部分则代表他在生产要素的开支以外因出售产品A所蒙受的损失。如果读者想把这里所说的内容用其他的方式表达,那么他将发现,我们的表达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许多无法解决(而且是不必要)的会计问题。我认为,没有任何其他方法能够毫不含糊地对一个时期的产品的销售所得加以分析。如果把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或者,如果雇主不向外界购买物品,那么A1=O,使用者成本就等于因使用该设备而造成的本期的负投资。我们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分析的任何阶段并不要求把要素成本分配到被销售的物品和被保留的设备上。因此,我们可以把不论是合并在一起的,还是单独存在的厂家所提供的就业量当作取决于一个一次性的综合决策,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在当前的生产与整个的生产之间,往往有连锁性质存在。

而且,使用者成本这个概念,能使我们可以给一个厂家的产品的短期供给价格下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义。因为短期供给价格,就是边际要素成本与边际使用者成本的和。

在现代价值理论中,通常的做法是把边际要素成本当作短期供给价格。显然,只有在边际使用者成本等于零的情况下,或者,只有不像我所做的那样(参见第3章第1节中有关总供给价格的脚注)把“产品售价”和“总供给价格”定义为减去使用者总成本以后的数量,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把边际要素成本当作短期供给价格。这种做法,在讨论整个社会的总产量时,偶尔用一用固然很方便,但在讨论一个厂家或一个行业的产量时,如果经常把使用者成本不包括在“供给价格”之内,则会使经济分析完全与现实脱节,因为这种意义的“供给价格”与平常所谓的“价格”的意义完全不同。这种做法恐怕会引起一定的误会。经济学上似乎一向假定“供给价格”一词不用于一厂的产量时,有着明确的意义,对此无须再加讨论。然而,对从其他厂家那里购买物品的处理以及对厂家由于生产边际产品而造成的自己设备的损失的处理,牵扯到与收入的定义有关的一系列困难。那是因为即使我们假设由于销售一个增加的单位产品而引起的向其他厂家进行购买的边际成本,已经从单位产品的售价中减去了所谓该厂家的供给价格,我们仍然需要计入由于生产边际产品而引起的该厂家自己的设备的边际负投资。即使所有的生产都由一个合并在一起的厂家来进行,我们也不能假定边际使用者成本为零,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忽视由于生产边际产品而造成的在设备上的边际负投资。

使用者成本和补充成本这两个概念,还可以使我们比较清楚地建立长期供给价格和短期供给价格之间的关系。长期成本显然必须包括一笔款项以补偿基本补充成本和预期直接成本,而二者又应以适当方式被分摊在设备的寿命年数之中。这就是说,产品的长期成本等于直接成本和补充成本的预期值。而且,为了获得正常利润,长期供给价格还要超过上面计算的成本一个数额,其大小等于与设备投资的年限和风险相同的现行利息率和设备成本之乘积。如果我们倾向于用“纯”利率作标准利率,那么我们有必要在长期成本中加进一个可被称为风险成本(risk-cost)的项目,以便补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之间存在差异的未知的可能性。所以长期供给价格可以分解成直接成本、补充成本、风险成本和利息成本四个部分,并且等于这四部分之和。另一方面,短期供给价格则等于边际直接成本。因此,当雇主购买或生产自己的资本设备时,他必然要期望直接成本的边际值超过其平均值的部分能够补偿自己的补充成本、风险成本和利息成本。从而,在长期均衡状态中,边际直接成本超过平均直接成本的部分就等于补充、风险和利息三部分成本之和。 在边际直接成本恰好等于平均直接成本与补充成本之和时的产量水平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在该产量水平上,雇主的交易账目正好收支平衡。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的净利润为零。如果产量低于这一水平,雇主就要蒙受亏损。

除了直接成本之外,核算补充成本的必要性由于设备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下面是两种极端的情况:

1.维修设备的某些费用必须与使用这种设备的行为同时发生(例如,给机器加油)。这项开支(从外界购买的东西不算)应被包括在要素成本之内。如果是因为物理上的原因,现期折旧的全部数量都由这种费用所构成,那么,使用者成本(从外界购买的东西不算)会等于补充成本,并且和补充成本具有相反的正负号。从而,在长期均衡状态中,边际要素成本会超过平均要素成本,其差额等于风险和利息成本。

2.资本设备的价值损失,有一部分只有在使用该设备时才能体现出来。如果这种损失没有在使用过程中弥补,那么就应该算在使用者成本之内。如果资本设备的价值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发生,那么,补充成本就等于零。

也许值得指出的是:雇主并不会只因设备的使用者成本低廉就首先选用最破旧的设备。因为,低廉的使用者成本并不足以补偿它的相对低下的效率,继之的高额的要素成本。因此,雇主所愿意使用的应该是这样一种设备:每单位产量的使用者成本与要素成本之和为最小的设备。 由此可见,对于有关产品的任何生产量,都存在着一个相应的使用者成本, 但这个总使用者成本,与边际使用者成本,也就是与由产量的增长而增加的使用者成本,并没有一致的关系。

使用者成本构成了现在与将来的一种联系。因为雇主在决定生产规模时,必须在现在就在使用设备和把它们留到以后再用这二者之间作一选择。正是在现在的使用中牺牲掉的未来预期利益,决定了使用者成本的量。而且,正是这种牺牲的边际量、边际要素成本及边际预期售价,共同决定了生产的规模。那么,雇主到底是怎样计算一个生产过程的使用者成本呢?

我们已经把使用者成本定义为使用与不使用情况下的资本设备的价值量。至于不使用时那些尚值得支出的维修和改善设备的费用,以及向其他雇主购买物品的费用,都应在计算使用者成本时考虑到。因此,要想得到使用者成本,必须计算现在不使用设备的情况下,该设备在将来所能带来的收益的现值。这一数值应该至少等于在不使用设备的条件下,推迟设备更换的利益的现值,也可能大于现值。

如果没有任何过剩存货,而且每年都有新生产出来的同类设备作增补之用,那么边际使用者成本可根据以下两个量计算出来:一是设备的寿命或效率降低的量——如果设备被使用的话。二是现在重新购置所需的成本量。如果资本设备有剩余,那么使用者成本也将取决于多余设备由于折旧、损耗等原因而被消耗殆尽的时间里的利率和现行的(即重新估计的)补充成本。由此,利息成本与现行补充成本间接影响使用者成本的计算。

当要素成本为零时,这种计算方法最为简单明了。现以拙著《货币论》第二卷第29章中所举原料铜的多余存货的情形为例。我们首先列出一吨铜在将来各个不同时期的预期价值。这一系列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决于多余铜被消耗掉的速度,并随着多余铜的减少而逐渐接近于铜的正常生产成本。我们从这一系列数值的每一项中减去现行的补充成本以及从现在到未来那天每吨铜的利息成本,其中最大的差数,就是一吨剩余铜的现值或使用者成本。

同样,当一艘船、一个工厂或一台机器的供应有剩余的时候,它们的使用者成本,就等于它们在剩余量可被预期消耗完的那一天的预期重置成本,减去现行补充成本以及该日期到现在之间的利息成本。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假定,当投资设备不能再用时就以原物替代它。如果替代的东西并非原物,那么在计算现在所用设备的使用者成本时,须依据该设备不堪再用时的情况,计入新设备的使用者成本的一个部分,其大小取决于两种设备的相对效率。

读者应该注意到,在资本设备并没有变化,而仅仅是有所剩余的情况下,实际使用者成本与正常使用者成本(即没有剩余设备情况下的使用者成本)的差别,根据剩余设备预期消耗完毕的时间长短而定。所以,如果资本设备的年龄参差不齐,那么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报废的设备,除非剩余设备的数量极大,否则边际使用者成本是不会大幅度下降的。在普遍性的经济萧条时期,边际使用者成本取决于雇主所预期的萧条时间的长短。因此,当经济萧条状态开始好转时,供给价格的上升可能部分地是由于雇主修改其预期而引起的边际使用者成本的急剧增加而造成的。

有的时候,人们完全与从事经营的人持有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雇主们有组织地报废多余的设备,不达到报废全部多余的设备的程度,价格是不会上升的。但使用者成本这一概念可以说明,如果把剩余设备销毁一半,也许可以立即把价格提高,因为这一做法可以缩短过剩设备消耗完毕的时间,因而可以提高边际使用者成本,从而会增加现行的供给价格。所以,从事经营的人似乎能下意识地想到使用者成本,尽管他们并没有把它明确地表达出来。

如果补充成本数额很大,那么,当多余设备存在时,边际使用者成本必然很低。而且,当多余的设备存在时,边际要素成本和使用者成本不大可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很多,如果以上两个条件得到满足,多余设备的存在很可能要使雇主的经营蒙受损失,有时甚至会蒙受重大损失。当多余设备消耗完毕时,这种经济学受损失的状态也不会马上转变成正常的利润。当多余设备减少时,使用者成本就会逐渐增加,边际要素成本超过平均要素成本和平均使用者成本的部分也会逐渐增加。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第6版第360页)一书中,使用者成本的一部分在“额外设备的耗损”的名义下被包括在直接成本之中。但书中并没有提到如何计算这个项目,也没有谈及它的重要性。庇古教授在其《失业论》(第24页)中明确地做出假设,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边际产量而导致的设备的边际负投资可以忽略不计。他说:“如果产量不同,那么设备的损耗量以及所使用的不从事体力劳动的员工的成本都将随之不同,但它们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它们的重要性一般说来是次要的。” 的确,处于生产的边际状态,认为资本设备的负投资为零的观念,为近来许多经济理论所共有。但是,只要我们认为有必要明确地解释一下一个工厂的供给价格的涵义,全部的问题就随之而来了。

根据上述理由,闲置设备的维修成本往往会降低边际使用者成本,尤其是在被预期为持续良久的萧条状态中,情况更是如此。但是,较低的边际使用者成本,并非短时期的固有特点,而是那些维修闲置不用的机器设备代价昂贵的特殊情况和设备种类的特点,特别是在新机器设备占有较大比例的情况下,这一特点更为明显。

在涉及原材料的时候,考虑使用者成本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吨铜在今天被使用掉,它就不可能在明天被使用,所以,铜在明天被使用的价值必须被计算为边际成本的一部分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人们都忽视了铜只是资本设备被使用于生产的一个特例这样的事实。对原材料和固定资本要进行严格的区分,由于使用原材料所引起的负投资必须得考虑到,但由于使用固定资本所引起的负投资则可忽略不计。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尤其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就更不符合实际了。因为每年都需要更换一批设备,而使用设备会缩短更换的期限。

使用者成本与补充成本这两个概念的优点在于:它们都适用于经营资本、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原材料与固定资本的主要差别并不在于计算使用者成本和补充成本的不同之处,而在于下面的事实:流动资本的收益只是一次性的,而具有耐久性、只能逐渐用完的固定资本的收益却是多次性的,所以,它的收益包括一系列时期的使用者成本和所得的利润。 RgEV4axajFV66tYTb+NeSSiJ3xuSaB+D+S083cvOwzS6ySqkzrGYoZEt5pyxZ3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