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名人事迹

董竹君(1900—1997),近代企业家,是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也是著名的上海锦江饭店的创始人。祖籍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本姓东,出身贫寒,6岁求读于私塾,14岁因家境所迫沦为歌女。

后来遇到四川督军夏之时,二人一见钟情,在夏之时的帮助下成功逃出妓院,很快喜结连理。随后夏之时送董竹君东渡日本,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习。董竹君毕业后,回到四川合江与丈夫团聚。此时的夏之时抽大烟、打老婆,使董竹君饱受折磨。1929年,董竹君与夏之时协议离婚。

离婚后,董竹君带着四个女儿回到上海。她变卖了自己的首饰衣物,于1930年初在上海闸北开办了群益纱管厂。可是仅仅两年后,这个小厂就被日军的炮火摧毁了。一天董竹君意外地收到了一位四川老乡支助她做生意的2000大洋。她反复思考,觉得办工厂风险太大,民以食为天,开餐馆也许是条出路,经再三推敲,她决定开一家川菜馆。1935年3月15日,董竹君的“锦江川菜馆”在法租界华格臬路(今宁海路)正式开张营业。

当时大多数上海人不能接受川菜又麻又辣又咸的口味,所以上海川菜馆很少,董竹君根据自己在四川生活的经验,大胆地对川菜进行了改革,保留了川菜的特色,又迎合了江南人的口味。果然,锦江的川菜马上在上海引起轰动,达官贵人、富商名伶纷至沓来,一时餐馆经常是一座难求。青帮大佬杜月笙非常欣赏这里的菜肴,他也不得不经常排队等席位,于是他建议并帮助董竹君扩大锦江川菜馆营业面积,使之达到了能同时接待300多名食客的规模。董竹君亲力亲为,对餐馆的菜肴品质、装潢摆设、服务细节都力求完美,她设计了一枝竹叶作为店标,定制了锦江专用的嫩绿色带店标的餐具,还开辟了“特别间”(就是高档包间)供高官富豪使用,从而吸引了更多客人慕名而来,连大名鼎鼎的卓别林也成了锦江川菜馆的座上宾。随后她在华龙路(今雁荡路)又开了一家“锦江茶社”,供应具有巴蜀特色的茶点,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抗战时与周恩来、邓颖超、郭沫若等交往甚多,董竹君的餐馆和茶社也成为共产党开展地下活动的联络场所。董竹君同情共产党,并主动帮助地下党,锦江川菜馆的特别间就经常提供给地下党开会联络使用。考虑到餐馆茶社人多嘴杂,董竹君还把王炳南等党的高级干部请到家里,掩护他们开展地下斗争。最值得一提的是,董竹君在愚园路家里协助策反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的事。董竹君在这里协助地下党负责人吴克坚、张执一与时任上海警备司令的杨虎多次会晤,终于成功策反杨虎,从而营救和保护了张澜、罗隆基、史良、黄炎培等民主人士。

1951年4月2日,上海锦江饭店正式剪彩开张营业,董竹君也开启了崭新的生活。董竹君把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社都交给政府经营。鉴于“锦江”的知名度,陈毅市长决定把“华懋公寓”这幢18层的大楼定名为“锦江饭店”,并聘请董竹君为锦江饭店董事长。董竹君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正如她所述:“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遭冷落而动摇信念,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她的奋斗史一直为人们所仰慕。 XfS94wBDBQ75vRV5pLBOemkbrPG5fG8+N02LWSRBSASP+PqutYgydCrtr4f+Hu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