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几度飘渺的航母梦

中国人的航母梦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但是最初的航母梦,由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却是每每云消梦断。然而中华儿女对于航母的憧憬和期盼,都为圆梦之旅积聚了能量,历经不懈追逐,梦想终于成真。

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母舰

事实上,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军舰搭载飞机的军事价值,这个时间并不比美英晚,20世纪20年代,中国就有了自己的水上飞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局势动荡、列强欺压的风雨飘摇之中,孱弱的中国海军举步维艰,但并没有停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当时,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不容许中国拥有一艘正规的航母,因此中国人将目光投向了技术相对简单、费用较为低廉的水上飞机母舰。迈出第一步的是奉系军阀的东北海军,1926年率先将一艘闲置的镇海舰改装成了可以搭载两架水上飞机的母舰。改头换面的镇海舰成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另有一艘运输舰“华甲”号被改造成了一艘能搭载8架水上飞机的母舰。两艘舰是1928年前中国水上飞机母舰的“全部”。

凭借着两艘水上飞机母舰,东北海军在夺取海上制空权方面占尽优势,特别是镇海舰,在1927—1928年的多次攻击行动中名声大噪。此后,闽系军阀跟风而上,也开始发展水上飞机母舰,改装出了可以搭载一架小型水上飞机的“德胜”号和“威胜”号。一时间,水上飞机母舰在中国水域风生水起,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图82 中国早期的水上飞机母舰(一)

图83 中国早期的水上飞机母舰(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保护自己的领水,中国海军以“集体沉船封江”这种悲壮的形式来诠释“誓与日寇决一死战”的决心,最后“德胜”号和“威胜”号水上飞机母舰作为江阴阻塞线的一部分自沉于江阴,镇海舰自沉于青岛。其余曾经客串过水上飞机母舰的军舰也纷纷撤下飞机,改为其他用途,中国水上飞机母舰如昙花一现,归为沉寂。

民国时期的航母梦

民国时期的航母梦,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陈绍宽。他是旧中国提出建造“真正意义”航母的第一人。陈绍宽一生追求“航母梦”,他的海权观、海防观、航母观对当代中国海军有影响。

在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海军派两名年轻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赴欧洲观战。1916年12月,两人先后到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海军。当时,英国完成了“竞技神”号等一批水上飞机母舰的改装。一战即将结束之际,英国对“暴怒”号实施进一步改装。1917年7月,从这艘航母上起飞的7架舰载机轰炸了德国的空军基地,显示了航母的巨大作战威力。陈绍宽耳濡目染,从那时起他就决心要让中国拥有航母和潜艇。

1920年,陈绍宽带着英国女王颁发的欧战纪念勋章回国,此时正值国内军阀混战。直到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陈绍宽担任海军署署长。他给国民政府呈文扩充海军,首次提出建造一艘航空母舰。提议被否决后,他愤然辞职。

图84 “突击者”号(CVA—61)航母(一)

图85 “突击者”号(CVA—61)航母(二)

蒋介石害怕海军群龙无首,赶紧安抚陈绍宽,做出建设海军的承诺,答应建设总量达60万吨排水量的舰艇,其中包括3艘航母。陈绍宽于是打消辞职的念头。

后来陈绍宽担任了国民党海军部长,在海军建设规划中,他将航母建造作为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到胶州湾、象山、大鹏湾等地考察选址,确立了航母的驻泊基地。同时决定在福州海军学校每年定期招生,聘请英国教官任教,并且在国民党海军内部掀起关于海空军配合作战的大讨论。但是,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形成的阻力注定陈绍宽的航母之梦难以成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航母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认识到了航母的作用。1943年11月,陈绍宽再次提出建造航母规划,此时的他雄心勃勃,已经不再满足于拥有几艘航母了,而是要在全国沿海的四个海军区打造航母群,共需要20艘航母。显然,就战时中国的状况而言,这个规划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实现。

1945年8月,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陈绍宽仍不“死心”,结合当时国民党海军舰艇情况,提出航母数量从20艘减为12艘、30年内完成的计划。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又打起内战,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中国人第一次拥有真正意义航母的努力就此结束。

新中国追逐航母之旅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继续追逐航母梦,上至两代海军司令萧劲光、刘华清,下至普通的官兵和技术人员,对航母的渴望与日俱增。但新中国的航母梦注定是艰难而曲折的,期间有那么几次机会,看起来触手可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失之交臂。

图86 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母

新中国早期的航母论证工作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在内忧外患下,中央军委提出了发展远洋海军船舶工业八年建设两步走的计划:第一步,以导弹为主,以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第二步,建造航母。时任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的刘华清一直关注着世界各国航母的发展和应用,思考着航母研制的有关问题,并于1970年亲自主持起草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航母工程报告,组织领导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航母研制专题论证。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即便是当时最有实力的造船厂,也造不出一艘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舰船,更不要说建造航母。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外宾时感慨地说道:“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这是中国人对航母的深厚情怀,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图求祖国强大的强烈愿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刘华清在海军司令部出任要职,继续推动中国航母前期工作,多次组织航母专题论证,但由于发展航母经费巨大,最终不了了之。

参观美国航母

198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秘书长(后兼任国防部长)的耿飚率团访问美国,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是访问团中的一员。参观团先后参观了“小鹰”号(CVA—63)和“突击者”号(CVA—61)航母。

刘华清说,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母,“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航母梦在刘华清心里扎下了根,他曾痛心疾首:“如果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

1982年之后,他任职海军司令员,一手推动了航母的预研工作。1987年,他再一次汇报,将航母列为海军未来装备规划的重点。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国对航母做过可行性研究,我也为此做过一些工作。

小贴士

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母

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母满载排水量20 250吨,拥有4台大推力蒸汽弹射器,能够携带20~27架飞机,最多可以容纳40架,其中被视为宝贝的是4架美制A—4天鹰攻击机。最大航速25节,续航力为4 000海里,全舰人员编制为1 480人(包括620名空勤人员),初步具有远洋部署能力。“墨尔本”号于1982年1月退役。

“墨尔本”号航母留下的回忆

“墨尔本”号航母原本是英国海军“尊贵”号,舷号R77,属于英国在二战中应急设计的巨人级轻型航母。1945年下水,二战后,英国为了大量缩减海军力量,以10英镑的象征性价格卖给澳大利亚。1956年,“尊贵”号改名为“墨尔本”号,并加装了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阻拦装置、助降灯光等,成为澳大利亚舰队的旗舰。

1985年3月广州造船厂向澳大利亚购买了退役的“墨尔本”号以拆解钢材,这是我国购进的第一艘航母。“墨尔本”号被引进中国的时候,舰上绝大部分的设备被事先拆除,但是所幸飞行甲板、飞机升降机、蒸汽弹射器得以保留,简直是意外之喜。

“墨尔本”号航母到达中山港之后,有关部门获悉,抽调多名不同专业人员前往参观,从没见过航母的人突然看到如此庞然大物,其震撼程度可想而知。参观组不分昼夜,逐个舱室进行调研。这是中国技术人员与航母的首次亲密接触!

4个月过去了,这个巨无霸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拆解了,“墨尔本”号自此成为了永恒的历史。“墨尔本”号在我国航母梦之旅上尽管短暂,但是它却以另一种形式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对航母的一种执着与向往。

两代海军司令员对发展航母的奔走呼吁

萧劲光大将是新中国海军首任司令员,海军没有航母,一直是这个老海军司令心头的遗憾。

1987年,萧劲光已84岁高龄。3月下旬的一天,听到各大媒体都在报道“中国不需要航母”的言论,萧劲光再也坐不住了,立即打电话给接替他的海军司令刘华清,商量航母的事情。3月底,刘华清就发展航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汇报,他指出尽管中国当前财力、技术都有困难,但也应提前着手研究航母,要早立项、早论证,早点把相关问题研究透。

图87 中国海军飞行队员

图88 “克莱蒙梭”号航母

萧劲光接受刘华清的建议,写成了《建设现代化的强大海军》一文,指出中国需要研究制造航母和舰载机。1987年8月,海军杂志刊登了该文,同时《人民海军报》也进行了全文登载。文章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有小学生把自己的压岁钱寄到杂志社,在信封上写道“支援海军建航母!”,可见当时的中国人民对于拥有自己的航母是多么的热情啊!

小贴士

法国“克莱蒙梭”号航母

法国“克莱蒙梭”号航母是克莱蒙梭级航母的首制舰。克莱蒙梭级航母为法国二战后自行建造的第一级航母,是当时世界唯一能起飞固定翼飞机的中型航母,共建造2艘,“克莱蒙梭”号于1955年11月开工,1961年11月入役,标准排水量约27 000吨,设计最大载机数约40架。

中国为建造航母的一系列技术准备

(1) 开展航母人员的培训,积累作战经验。1985年,广州海军舰艇学院开办了首届也是至今唯一一届的航母飞行员训练班,又叫作飞行员舰长班,通过挑选海军航空兵中的优秀飞行员学习水面舰艇指挥专业,从而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舰长。

除了开办训练班,还选派人员送到国外见习。通过在国外体验和考察航母的情况,获得航母运行和作战的宝贵经验,为中国建造航母奠定基础。

这一时期的体验和实践,使我国对航母形成了更深刻和更成熟的看法。

(2) 关于轻型航母的构想。20世纪90年代初,某国提出可以免费把退役的“克莱蒙梭”号航母送给中国,但必须从该国购买雷达和通信系统。中国斟酌再三,考虑到当时中国没有合适的舰载机和护航舰艇,而且购买后维护费用等颇为昂贵,最终谢绝了该国的“美意”。

此后,中国海军还准备购买一艘轻型的航母。轻型航母需要的经费少,技术含量也较低,可以满足海军在当时的需求。1995年,某国造船厂提议为中国建造一艘低成本的轻型常规起降航母,设计方案有排水量2.3万吨、2.5万吨两个。中国对设计方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由于中国只想购买航母设计图纸,而不准备让该造船厂来建造,此事最终也不欢而散了。 fBn75x9X6Q6oTRPJLAz6Bv1p9OcXKVe9MLMJFhPEltMjUfJ2lnGAI+fbZsgSO5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