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大气的地球上,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气象就是人们每时每刻都看得见、离不开、感受到的大气自然现象。今天的我们可以用晴天、下雨、刮风、电闪、飘雪、结冰来话说气象,也可以用客观的大气观测数据分分秒秒地记录着气象,当然我们还有具体的图像直接、真切地描述着气象,这些数据的最直接作用就是快速传递大气的信息。

有人说,在“大数据时代”这个概念出现前,最名副其实的大数据应该数气象数据。但无论气象数据多么复杂,总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数据被称为“观测数据”,一类被称为“预报数据”。气象数据在气象领域存在已有时日,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兴起而引发大家对气象数据的关注。海量气象数据怎么用?这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考虑的问题。就现有情况看,数据在气象预报、气候预测诊断方面运用得比较充分,而在气象服务领域,大量的实况观测数据和模式预报数据往往被搁置。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正式发布,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影响,气象部门也未能例外。如何看待气象大数据,对气象大数据的管理、高可靠存储、分析、处理以及检索等技术进行挑战。如何认识大数据,大数据是否适用于气象部门,以及适用于哪些领域,是气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书作者从事气象应用业务工作多年,近年来围绕气象大数据的概念、技术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和实践,对气象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资源进行了梳理,对气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应用开展了研究和总结,对气象大数据在典型行业的应用做了实践。本书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希望为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由徐继业、朱洁华负责统稿和定稿工作。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2章由徐继业组织编写,第3章由徐继业、胡平、秦虹、徐明组织编写,第4、5章由王海彬、刘文杰、郑玉、瞿治国组织编写,第6章由邹兰军组织编写,第7章由朱洁华组织编写,第8章由李佰平组织编写,第9章由徐明组织编写,第10章由徐继业、朱洁华组织编写。

由于作者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的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在此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在完成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学习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并尽可能予以标注,如有疏忽未标注的,敬请谅解。

气象大数据正在记录着我们地球大气变化的历史,也许往前追溯1 000年,我们并不十分了解地球大气发生了什么,但是现在之后的1 000年,我们的后人看我们的今天,可以重现今日的气象万千。

作者 1KDxG93h9i7HrLqhK3H+tqlTi5DJZMayGSvx95WD32KA2AKeZjw7cQ/tVTPzb7J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