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气象现代化

1.2.1 气象学定义

气象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大气的物理现象,气象的观测项目有:气温、湿度、地温、风向、风速、降水、日照、气压、天气现象等。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大气层内各层大气运动的规律、对流层内发生的天气现象和地面上旱涝冷暖的分布等。气象的研究范围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厚约3 000 km,按热力结构分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按电磁特性分层,可分为中性层、电离层和磁层;按化学成分分层,可分为均质层或湍流层、非均质层。地球上,气象的变化历史记录在气象资料之中,成千上万的气象观测站不停地进行长年累月的气象观测,积累了多种多样、极为丰富的气象数据。

1.2.2 气象部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业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应对复杂天气气候的能力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国气象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化”,把信息化作为“做强气象和改造气象的主要途径之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对气象信息化提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而目前的气象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气象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是当前和未来气象现代化建设中重要与迫切的核心任务。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

1.2.3 气象现代化发展战略

为了推进我国从气象大国走向气象强国,2015年9月,中国气象局正式印发《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明确了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展望了2030年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发展目标,成为我国未来气象事业发展的蓝图。《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提出了以信息化作为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指导思想,将“着力推进气象信息化”作为六大任务之一,突出了气象信息化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气象信息化对气象现代化的驱动作用。内容上,该发展纲要紧紧把握气象信息化的关键薄弱环节,从业务流程和功能布局的优化、数据资源的集约共享以及信息安全等角度提出了气象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适应需求、世界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国特色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和气象法治体系,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关键领域气象核心技术实现重点突破,气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气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气象事业发展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格点化实况融合数据空间分辨率达到1 km,格点化气象服务准确率和可信度满足服务需求。数值天气预报能力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10 km,可用预报时效接近8.5天,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3~5 km。气候预测模式水平分辨率达到30 km,气候模式对东亚区域预测性能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气候系统模式总体性能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暴雨预报准确率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台风预报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气象业务系统整体效能明显提升;建成基本满足需求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与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和高精度连续监测。

到203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实现气象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建立天气和气候服务的全球伙伴关系,开展全球范围合作。气象信息化处于国内行业先进水平。营造出科技创新争先、优秀人才辈出、气象法治完善的良好发展环境,气象服务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提升。主导完善世界气象组织全球观测系统,建成以卫星观测等先进手段为主的地球系统立体化综合观测,海洋观测、船舶观测、飞机观测等形成规模并纳入综合观测体系,实时获取全球一体化综合观测信息。实现面向南极、北极等重点区域及海域的观测。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与资料同化、气候预测和气候系统模式、资料质量控制及再分析等三大核心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实现天气气候模式系统一体化。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等关键领域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建成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气候中心、航空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卫星中心等若干区域专业中心。在全球气候服务框架中发挥核心作用,形成覆盖全行业、全地区避免气候风险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服务能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实现服务手段、传播渠道及影响区域全覆盖。气象服务产业具备较大规模,气象服务市场体系基本建成。 dQ8WMbMHC9vdMuHvOgf685CTe2vHbnpDetgcdkaGcjS0WU7i4oryrimAq+1sKtO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