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作者自注】

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题解】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源于东汉外戚大将军窦宪强夺沁水公主园林事。此牌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双调,114字,平声韵。此篇题名“长沙”,表示内容为“长沙生活”。毛泽东自1911年春天考入设于长沙城内的湘乡驻省中学,便与这座历史名城结下不解之缘。参加湖南新军,入省立一中,复入第一师范,毛泽东在长沙度过了7年多修学储能的学生时代,此后又在这座城里开始了他早期的社会活动(做教师,组织新民学会,编辑《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领导驱张运动,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参与中国共产党的组建……)。至创作此词时,14年过去,毛泽东的思想巨变与人生巨变都是在长沙城完成的。故咏长沙,即咏毛泽东初期之人生诗史也。

【注释】

[湘江]即湘水,源出广西海洋山,流经长沙,北入洞庭湖而通于长江。全长817公里。

[橘子洲]又名水陆(鹭)洲,俗名下洲。土多美橘,故称橘子洲。位于长沙西郊湘江中。

[万类]自然界众生。隋王通《中说》:“百物生焉,万类形焉。”

[寥廓]广阔的苍穹。屈原《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百侣]众多同伴。汉王褒《四子讲德论》:“于是相与结侣,携手俱游。”

[峥嵘]原指山势高峻,比喻不同寻常。宋秦观《阮郎归》:“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挥斥方遒]奔放强劲。《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神气不变。”遒,劲。

[万户侯]古代食邑万户之“侯”。侯,五等封爵之第二等。

[击水]语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品评】

1924年12月,毛泽东离上海回湖南养病。1925年春节,他是在长沙板仓岳母家度过的。2月6日,他与杨开慧带毛岸英、毛岸青回到韶山冲。在家乡,他创建了中共韶山支部,组织了农民协会。由于有人告密,湖南省长赵恒惕于8月28日电令湘潭团防局速捕毛泽东。毛泽东于同日离开韶山,来到长沙。就在赵恒惕眼皮底下,他向中共湖南省委汇报韶山工作情况。同时,他重游橘子洲,写下《沁园春·长沙》一词,9月,即抵达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去了。

细述毛泽东行踪,是为了更贴切地领会本篇词意。上阕偏重写景,景中寓情;下阕偏重言情,情中有景。因而,诗人写何景,抒何情,应是读者触意所在。

“独立”以下三句,依次点明时令、景物、空间;而在三者的焦点上,站立着诗人。“江”与“洲”,皆在“长沙”,故谓开篇映题。需提醒读者的是,时非“寒秋”,为什么诗人偏要写成“寒秋”?解释或只有一条:“寒”者,心情也!

由于在1925年1月份的中共四大上毛泽东未能继续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局委员,而8月份又遭当局缉拿,内外皆不顺,心何不“寒”!由于心中的寒意太浓,所以目中诸景皆过早地呈现出晚(寒)秋气象。“看万山”以下七句,与“独立”的、静态的诗人形成对照,尽现立体的、动态的长沙山水大观。“万类”之共势,乃“竞自由”耳!诗人嫌“寒秋”寒意不足,再加“霜天”覆盖,即便在此寒氛之下,大自然之“万类”仍然是山红、林染、江碧、舸流、鱼翔、鹰击。一切皆动,一切皆争。无怪诗人也要高问一声:“谁主沉浮?”问而不答,自信已在不言中。

词的下阕,转入往事追怀。“携来”二句,一个“曾”字,一个“忆”字,将往事拉近。“百侣”与“独立”相对照,复将思念投射于一个群体。“恰同学”以下七句,都呼应“百侣”二字展开。“同学少年”,或偏自然年龄;“书生意气”,已触及文化精神;“指点江山”,言其使命意识;“粪土”、“万户侯”,赞其大丈夫胸怀。写到这儿,诗人在灵魂上已不再寒冷,亦不再孤独。收尾三句,跳出政治色彩极强的情感渲染,意外地落笔于“击水”,看似“闲笔”,却从侧面显现了诗人的弄潮气度。

“夏”写“秋”景,置换时令,以心中景,染眼前景,景从心出,此诗人“主沉浮”精神之观照否?

沁园春·长沙(手迹之一) Pbk4Z6VpIZ3OzkX1qvGD26XwMlTWB2LMYiXQGdpWVYFLiylFePk6DOLjP8+5M4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