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拉伯雷(1493-1553)是法国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继薄伽丘之后全欧最具影响力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长篇讽刺小说《巨人传》是反映16世纪上半叶法国封建社会的巨幅画卷,在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拉伯雷出生于法国都兰地区酾农镇一个律师家庭。他先被送到邻近的修道院学习拉丁文和经验哲学,到了1520年左右加入了圣方济各修道院当修士。在修道院里,拉伯雷潜心学习,研究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并与人文主义者取得联系。但是这个修道院极端守旧,从院长到僧徒都是一群顽固分子,他们敌视拉伯雷,焚烧没收他的希腊文书籍,并把他幽禁起来。受到残酷迫害的拉伯雷逃到较为开明的本笃会主教身边,担任私人秘书,同时在普瓦蒂埃大学进修法学。1528年,拉伯雷辞去秘书职务游历法国各地,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更深入了解到法国宗教、法律和教育制度的腐败。他和散居各处的人文主义者讨论问题,逐步使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日臻成熟。拉伯雷于1530年进医学院学习,获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医生的职业使他对民间疾苦和社会弊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发现医治社会痼疾比医治病人身体疾病更为困难,早在头脑中苦苦冥思一剂救世良方。这时,他在里昂行医时偶然发现街头热销一本讲述巨人故事的小册子,顿时豁然开朗,深受启发,社会变革需要巨人,医治社会弊病正是需要巨人的力量、巨人的追求、巨人的胆识和智慧。于是,一部宣扬巨人精神,以人文主义思想否定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抗“以神为本”,追求人性解放、个人自由,医治社会流弊的杰作诞生了。

拉伯雷在1532年用化名纳西埃出版《巨人传》第一部,一年后又出版了第二部。书出版后,受到城市资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人民的热烈欢迎,但教会和贵族却极端仇视,书被禁止出售。其后他多次出访意大利,多方涉猎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艺术并亲身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气息。1545年在法王法兰西斯一世的特许发行证的保护下,拉伯雷以真实姓名出版了《巨人传》的第三部。法王不久死去,小说又被列为禁书,出版商被烧死,拉伯雷被迫外逃,直至1550年才获准回到法国。回国后,拉伯雷担任了宗教职务,业余时间为穷人治病。后来,他又去学校教书。在学校教书期间,他完成了《巨人传》的第四、第五部。经历了20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巨人传》出版后风靡一时,两个月内的销售数额超过了《圣经》九年的总销售数。几百年来,该书以各种文字出了200多个版本!

《巨人传》之所以会引起如此轰动的效应并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主要是因为《巨人传》生动地体现了文艺复兴精神,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我们必须将《巨人传》放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大背景下审视,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被赋予的时代精神。

拉伯雷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法国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也就是西方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禁锢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神学观念开始在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上发生动摇,他们敢于对统治欧洲长达千年之久的神学理论提出了大胆的挑战。罗马教皇和教会的专制统治,史无前例地受到欧洲思想界、文艺界和科学界的抵制和反抗,人们逐步摆脱中世纪的阴影,欧洲迎来了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内容从文艺创新扩大到宗教改革、科技探索、地理大发现。其主导思想是反抗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提倡尊重人格尊严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反对神权和神性,宣扬人权和人性;反对蒙昧和神秘,发展理性和科学;反对来世和禁欲,重视现世和幸福;反对封建等级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友爱,热烈追求思想上的自由解放。

恩格斯把这场文艺复兴运动称作“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代”,这次波澜壮阔的运动产生了一大批巨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如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达·芬奇、培根、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等。拉伯雷便是这个时代产生的法兰西文学巨人,他的《巨人传》正是文艺复兴这一时代的产物,这部作品始终贯注的主题就是人文主义和拉伯雷的巨人思想。从开卷庞大固埃的父亲高康大出世时,不像其他的婴儿“哇哇”大哭,而是扯开嗓门喊:“喝!喝!”“他喊得如此响亮,如此清晰,仿佛要让全世界的人都赶来一起喝酒似的”,到作品中大量喝酒场面的描写,再到篇末神瓶发出的谕示畅饮知识、畅饮真理、畅饮爱情的“喝吧”声音,全书首尾呼应,强烈地表现出中世纪的神权统治使整个世界处于一种饥渴状态和新兴资产阶级冲破愚昧、落后、腐败的封建统治的渴望,对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社会革新的热切渴求。

《巨人传》共分五部分,第一、二部通过叙述高康大和庞大固埃的出生、所受的教育及其丰功伟绩阐明人文主义学说的种种主张;后三部以庞大固埃与巴汝奇等伙伴为研究婚姻难题寻访神瓶而周游列国作为线索,展示中世纪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和抨击种种社会弊端。《巨人传》首先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神权,尖锐讽刺了中世纪封建神权的专制统治,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和虚伪,嘲弄抵制科学的宗教迷信。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教会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是在拉伯雷的笔下,从普通教士到神学大师,再到罗马教皇,都受到拉伯雷的辛辣讽刺。教皇向各国勒索巨款,封建贵族和僧侣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苛捐杂税就像榨汁机,把百姓压榨干了,在《解毒诗》里,他就把教皇势力比作烂摊子,那蜡制的神像会被锤子淘汰,要拿起大砍刀,斩掉这堆乱麻,再拿起一轴粗绳子,牢牢绑起这烂摊子。他说到教皇三重冕,颈巾下就有大花点。他把神学家比作是贪婪自私、死皮赖脸的蠢驴。他指出教会和修道院是是非丛生之地,是公共厕所,修士们吃世俗社会的粪便,世人的罪孽。巴黎圣母院是教会权威的象征,但高康大却对它很不恭敬,把它的大钟从钟楼上取下,作为大牝马脖子上漂亮的牛颈铃,使巴黎神学家们惊慌失措,慌成一团。那些披着神圣外衣的教士对人民无恶不作,而当修道院惨遭掠夺,他们只会念经祈祷,只有出身下层的僧侣约翰修士敢于挺身而出,英勇杀敌。

司法制度是封建统治的又一支柱。拉伯雷毫不留情地把锋芒指向封建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败。他揭露了诉讼手续复杂、文牍繁多,拖延时间等弊病。拉伯雷称那些审判官是恶魔,接手一个案子会让它永远拖延下去——无穷无尽直到永远。他们的所作所为使人们记住斯巴达人希龙所言:“悲惨是诉讼的伴侣。所有打官司的人都很悲惨,因为官司还未了结,老命早就归西了。”那些法官就是“穿皮袍的法猫”,凌强欺弱、巧取豪夺,一味敛财,干的都是害人的勾当;那代表司法公正的剑成了镰刀状的,象征空洞、扭曲的司法。小说中有一段庞大固埃秉公断案的故事,写得惟妙惟肖。庞大固埃断案的法宝就是把那四只肥驴驮不动的卷宗付之一炬,说那些法学权威全是骗人的把戏,全是陈词滥调,听听当事人面对面的申辩比这堆废纸强多了。庞大固埃认真听取原告和被告的陈述,了解整个案情始末,当场就做出公正的判决,令法律顾问和其他法律博士怔了足足有三个小时。更为荒唐的是法庭对审理公案一窍不通,靠掷骰子糊涂断案,这正是对无能的封建司法制度的讽刺。

《巨人传》有力抨击迂腐陈旧的经院教育,推崇启发人的智慧,完善人的身心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小说一开始所描述的高康大的自然天性,同别的小孩一样顽劣,要么喝、吃、睡,要么吃、睡、喝或睡、喝、吃;但他父亲从与他交谈中却看到他有非凡的判断力和悟性,认为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将来一定出类拔萃。一开始有人向他父亲推荐一位经院学派的神学大师霍罗费先生,这位食古不化的老先生用5年3个月时间教高康大方块字母,花了13年6个月又两星期教他拉丁语法、乏味的礼法读本,花了18年6个月学完《推理方法论》和一些杂家评论,又花了16年6个月读完《历法》。尽管高康大学得很刻苦,很投入,不但毫无长进,而更糟糕的是,他变得呆头呆脑、傻里傻气,整天疯疯癫癫地尽说傻话。后来,高康大在人文主义教师包诺克拉特的指导下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方式。高康大不仅学习自然科学,而且学习人文学科和音乐等艺术类项目。他每天四点钟起床观测天象,朗读三个小时,然后到室外体育锻炼。与枯燥无味的经院教育不同,人文主义教育寓教于乐,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高康大和他的老师不仅谈论美德、行为规范,还有桌上摆的盛馔的门类、特性、功效、烹饪方法,高康大还以游戏的方式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术,还有郊游,接触大自然。这种强健体魄,对各学科进行广泛涉猎,使身心和谐发展的启发式教育方法终于把书呆子的高康大改造成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材,这鲜明的对照,拉伯雷以此辛辣地讽刺陈腐、空洞无物的经院教育——只会腐蚀美好高尚的灵魂,掐去青春的花蕾,却极力推崇德、智、体、美全方位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具有前瞻性。

《巨人传》贯穿着拉伯雷作为人文主义学者的理想国理念,高康大为约翰修士创办的特乐美修道院就是拉伯雷在小说中构建的理想王国,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社会、宗教和道德等各方面的理想准则,体现了乌托邦的思维和世界观。特乐美修道院规定:除了貌美、身材姣好、有才情的女子和英俊、健美、有才情的男子才能接收,这里的男女修士就是拉伯雷塑造的品貌端正、受过良好教育的完人。修道院的准则就是做你愿意做的事,不设围墙,男女混住,进出自愿,来往自由,不受任何约束。男女可以光明正大结婚,也可以变得富有,想往哪里就往哪里。修道院里设有图书馆、运动场、打靶场和剧场,男女修士可以自由参加娱乐活动。这种对个性自由、人性解放的追求正是对束缚思想、压抑人性的禁欲主义的有力冲击。这里还是远离尔虞我诈,百姓安居乐业,光明正大、地杰人灵、享受物质与精神财富的乐土。特乐美修道院大门上的题诗规定:道貌岸然者、偏执狂、假道学、淫荡的修士、欲壑难填的师爷、律师、书记员、法官、放高利贷者、吸血鬼、四体不勤、游手好闲……不许进来。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还塑造了三类理想人物。第一类是以高康大和庞大固埃父子为代表的“乌托邦”开国明君。第二类是以约翰修士为代表的宗教改革派。第三类是以巴汝奇为代表的具有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的新兴资产阶级人物。

《巨人传》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笑谑”,在荒唐滑稽的外表下隐藏着极端的讽刺。拉伯雷在《致读者》中说道“写哭不如写笑好,只有人类才会笑。”书中笑料俯拾皆是,读起来令人忍俊不禁,作者在荒诞不经的夸张描写中包含深刻内涵,正如作者开宗明义指出:“读了我这些饶有趣味的书目……也许会肤浅地认为这些古怪书目的内容不过是些虚构的噱头和满纸荒唐言。……但如此轻率地评价世人的作品,是不严肃的,有失偏颇。……你得像狗一样,翘起那训练有素的鼻子在风中奔跑,嗅嗅这部杰作——你脚步应该轻盈,敏捷地追逐,大胆地猎取。经过辛苦的阅读和不断的思索,你就能撬开骨头,吮吸最富有营养的骨髓——或,浅白地说,你就能悟出这些毕达哥拉斯的符号。希望你,不,我知道你通过勤奋阅读,你会变得更聪明,更有深度,你会发现这本书富有特色,蕴涵奥秘的学问,向你们揭示最神圣和最惊世骇俗的神秘,无论涉及了我们的宗教,还是政治,或者经济。这是作者给我们一把解读《巨人传》的钥匙,有了它,读者才能真正读懂其内涵。《巨人传》就像拉伯雷自拟的药店里那种外面画上滑稽诙谐形状,而里面却装着弥足珍贵药材的匣子。”

为了达到“叫你开口笑”的目的,拉伯雷大胆运用夸张、讽刺和幽默的表现手法,书中描写的巨人的身躯、食量、力量、智力超凡,如高康大每天要喝17000多头母牛的奶,要用12000多尺布才能做一件衣服,下巴肥厚,褶皱几乎十八层,用猪手剔牙齿,他的坐骑撒了一泡尿就能淹死大批的敌人,所有夸大的形象实际上是用以嘲弄僧侣的禁欲主义,赞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人类是个多么美妙的杰作,他拥有崇高的理智,他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正是人文主义学者的思想精髓所在,也是小说题目《巨人传》蕴涵的思想内容。

《巨人传》能让读者身心愉悦地阅读下去,在很大程度得益于其富有魅力的语言特色。拉伯雷对民间文学传统进行出色的继承和改造,吸收市民阶层活泼风趣的语言,大量运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谜语、寓言、稗史、小剧、打油诗,一扫中世纪矫揉造作的文风和学究式的陈词滥调,书中既有对仗工整的诗文,也有方言、俚语、谚语、行话、插科打诨、揶揄笑谑,融高雅、通俗和粗鄙于一炉,还有多种古语,如希腊语、拉丁语和其他外来语,真可谓各种语言恣肆狂欢,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小说因此获得了“最奇特的语言交响乐”的美誉。

如前所述,《巨人传》是整整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人文主义著作,是集语言的狂欢、思想的狂欢和文化的狂欢于一体的作品,只有在“以玩乐而飨读者”的字里行间更高层次地去解读这本书,只有仔细咀嚼、反复阅读、思考,才能吮吸里面富有营养的精髓,领会其内涵的意义。

本书根据诺顿出版公司1990版巴顿·拉费尔(Burton Raffel)英译本译出。

蔡春露
2008年2月10日 bCHcVotNpnjLxRbU1vnwTSs+Y3Q2gpRHVTMh2/oZlET6WXBoNRAqbWk9xQA/n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