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62年出生的苏姐
赶上辉煌的尾声

2015年4月,利用回沈阳探亲的机会,我访谈了一位国企下岗女工苏姐(化名)。1979年,苏姐的爸爸退休了,她爸爸是国企工人,苏姐接班,当时她17岁。2004年,在企业工作了25年之后,苏姐被迫下岗,那个时候她42岁。苏姐开始为私人企业打工。

苏姐开始上班的时候是第一代打工者——从农村到城市的务工人员——开始外出打工的时期,苏姐下岗后在私企打工的时候是新生代打工者——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数量激增的时期。制度与制度之间有可以比较的部分,也有很复杂很难直接比较的部分,一个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是错综复杂的,而到了普通百姓那里往往就是变化后的结果和影响了。普通百姓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参与到历史的变革中?多大程度上可以左右历史的变革?20世纪已经过去,21世纪的现实正在展开。

爸爸是国企老工人

苏姐1962年出生在沈阳市,有一个弟弟,比她小10岁。苏姐的爸爸妈妈都是1930年代出生,过去都是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扫盲班才识了字。苏姐的爸爸1950年代开始参加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各大单位刚刚成立,大量招人,爸爸进了一家建筑公司,大型国企,妈妈在街道工作。爸爸年轻的时候技术很好,那时候工人定期考级,爸爸就一级级考上去,后来当上了七级工,月工资好像可以开到80多元,那是很高的,因为当时一个月30多元就可以养活一家人了。50年代末,爸爸去支援边疆,在那里工作了7年,从事各种艰苦的工作,落下了很多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60年代回沈阳以后,由于身体原因爸爸就不再从事一线劳动,而是在办公室上班,但是各种工资待遇和原来一样,一直到退休。

“批林批孔”是啥?学习黄帅什么?学习不好是光荣的吗?

1973年到1974年那段时间,赶上“批林批孔”,那时苏姐上小学。现在回忆起来,苏姐说,那个时候自己太小,不懂在批评什么,也不懂在宣扬什么,只是隐约记得,封建的东西是糟粕,但是,现在又都被当作精华了。

差不多同一时期,又掀起了“学黄帅”的热潮。在那种运动之下,学习黄帅演变成了跟老师对着干。现在回忆起来,苏姐说:“其实黄帅那时候的本意并不是说跟她老师对着干,她有她自己的想法,老师应该尊重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社会就引导学生跟老师对着干了。”当时,女同学还收敛一些,很多男生就捣乱,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苏姐的一位老师被气得高血压病都犯了。

紧接着就宣传张铁生考零分这个事情。别说苏姐这些上小学的孩子们,就是上了中学的孩子们也都被搞糊涂了。苏姐回忆说:“那个年龄应该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时候,结果大家好像有种印象:学习好与坏并不重要,只要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老师就认可你。”

现在看来,打打闹闹是很不文明的事儿,但是那时候就觉得是很正常的,把传统美德的那些东西全都给否了,宣扬的都是以武力和暴力为主的东西。那时候,家里边有男孩子的家长都很小心,生怕他们出去打架惹事。写作文都是以写批判稿为主,批判的时候必须上纲上线才可以,还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狠斗私心,狠批你自己的私心。如果谁不积极写批判稿而是去钻研数理化会受到冷眼和批判。现在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因为数理化在全世界都是不分家的,内容学出来都是相通的,那时候就批判这种思想,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学不好数理化是好的。不过,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是老师的或者是机关干部的,他们的家庭氛围还是促进孩子学习的,而纯工人家庭的孩子就没有那种氛围。

迷茫的人生:没有考学,没有方向

那时候上学很便宜,小学的时候半年3块钱的学费,初中和高中半年5元钱学费,书本费就是几毛钱。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只要父母单位开个生活困难证明就免学费。社会上没有那种用钱去维系一切的概念,没有后顾之忧。那时候大多数家庭的条件都相差不大,人的心态都比较平和。

苏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虽然学习氛围不那么好,但是到了一家一户,到了学校老师那里,还是会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凭苏姐当时的成绩,任何中专都考得上,但是,遗憾当初没有人给指路。苏姐的一些初中同学考上了卫校和幼师,毕业以后在医院或者学校工作。

那个年代,外语是副科,普通家庭的孩子不会重视,但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们就认认真真学习,那样的家庭毕竟有一种氛围和远见,结果后来人家就可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等恢复高考的时候,积极参加高考的大都是来自书香门第的家庭,或者父母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家庭,因为家长重视,给予引导。苏姐居住在工人阶层的环境中,大家都对高考不太重视,那时候还觉得上班很风光。

苏姐爸爸退休的时候,刚好苏姐高中毕业了,能上班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苏姐就走上了工作岗位。苏姐说:“这个真是因为我当时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如果父母鼓励我继续上学,我一定会听父母的。但是父母没有那个思想,我自己更没有那个思想,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没有目标也没有方向,当然就不会那样去选择。”

初上岗:赶上辉煌的尾声

1979年,苏姐参加工作了。接爸爸的班,在国企上班在当时是很光荣的事情,只有直系子女才有资格接班。苏姐的岗位是粉刷工,干了快三年,第一年是学徒工,工资每月22块钱,后来逐步上涨。学徒工的时间大概是两年或者三年,后来涨到技工工资,一个月39块多。

回忆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苏姐至今非常留恋,企业的氛围非常好,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工资和福利也非常优越,工人的地位和待遇甚至超过领导。苏姐清楚地记得,她们一个处的主任工资比不过她们,当时领导挣死工资,主任的工资当时一个月50多元,而工人除了基本工资还有绩效工资。好的时候绩效工资高出基本工资两到三倍,苏姐那个时候基本工资30多元,加上绩效就可以拿到100多元。领导很难搞贪污,在财务方面领导没有话语权。那个时候,尤其是1968年的时候,搞反腐嘛,以工人利益为主。毛泽东倡导工人的地位和公心,不要搞特权。在那种社会风气下,那时候的人真没有私心。从另一个角度说,那个时候物质消费也很有限,有钱也买不到什么,所以大家也就没有贪婪的想法,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时代真的不一样。

建筑行业的特点是冬天不上班,因为到冬天不可以施工。冬天一般放假两到三个月,放假的时候基本工资正常发放,只是没有奖金了。那个时候虽然有奖金,但是并不是竞争出来的,而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一个班组共同完成任务,共同拿奖金。因为大家干的工作量基本差不多,所以,无论年龄大小、工资高与低,即使基本工资不同,奖金也是相同的。所以大家没有什么怨言,都非常齐心。

现在回忆起来,苏姐也意识到,那个时候城市正式工人待遇很好、地位很高,但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待遇和城市工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苏姐所在的建筑公司有正式编制的员工8000多人,而临时工却有两三万人。电工、水暖这些相对比较好的工种由自家的工人来做,油工、钢筋工、瓦工、抹灰什么的主要由临时工做。

因工伤休养两年

1983年的一天,建筑工地出现意外事故,苏姐受伤。住院治疗之后在家休养。那个时候,职工可以在职工医院看病,看不好可以转院去市医院就医。公费医疗,百分之百报销,病假期间开全额工资。1985年苏姐回企业继续工作。

产假两年半

苏姐1990年结婚,1991年生孩子。怀孕期间开始休息,然后休产假,企业规定的产假是一年半,休完规定产假的时候是10月份,公司就要放冬假了,就接着休了。前前后后一共休了两年半,都是有工资的,开始的时候开百分之百工资,后来开60%工资。1994年,苏姐产假结束,回企业继续工作。

在职工食堂工作:企业走下坡

苏姐身体恢复以后,单位给她安排在职工食堂工作,负责采购,这个岗位没有绩效,只有基本工资,但是苏姐干得很认真、很热心、很开心。做了十年,没有出现丝毫差错。

到了80年代后期,冬天放假就不是百分之百开支了,只开基本工资的80%。从90年代开始,据说单位的效益就不是很好了。从那以后公司就没有按月发放工资的时候,拖欠着,然后攒到一起发一笔。

苏姐她们这些国企职工到后来为什么都很惨?一个知道内情的人告诉苏姐,过去给职工交社保的时候,是按照工资的等级去交的,但是等到退休的时候,相关部门跟企业老板串通一气把所有职工的社保全都变成最低档,差额的这笔钱被私自瓜分了,导致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这么低,并不是国家政策的问题,是那些人在中间做了手脚。

为什么国企效益都不是很好?知道内情的人告诉苏姐很多事情,说这跟分配体制改革直接相关。分配体制改革以后,领导说了算,他把绩效的计算方式改了,企业和工人自然就赚不到钱了,工人赚不到钱不等于领导赚不到钱。甚至整个效益的状况也是假账,领导说单位的效益不好那就是不好,账也摆在那里。

苏姐感叹:“从90年代中期开始,大家整个想法和思维全都被打乱了,所以根本就不是说企业不好了所以要去改,是他们想要改了就逼你去改。而且不是说越改越好,大多数人越改越糟糕,一小部分人现在是好得不得了。就说现在的国企改制,我就不明白了,明明这个单位是国有的,改来改去我们的董事长他为什么能有45%的控股权,这个钱哪儿来的我就不明白!”

买断:下岗职工的命运

2004年,苏姐和她的同事们下岗了。企业花2万元钱,买断了苏姐从1979年到2004年的25年工龄,从此苏姐和企业再没有任何关系。到退休之前的社保由职工自己来解决。

按照苏姐的解释,说交够15年就可以领取社保,那是一种误解。拿苏姐的情况举例,苏姐的岗位按照国家规定到45岁退休,2004年苏姐42岁,工作了25年,已经远远超过了15年,如果苏姐那个时候就停止交社保,那么到了退休的时候,领的退休金就只能按照2004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来算,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因为物价和工资都上涨太快了。苏姐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年大概花4000多元交社保,到2008年退休,用企业买断给的2万元钱差不多够了。如果苏姐的岗位是50岁退休,那么苏姐就要挣钱交社保了,很多下岗职工就是这样,要辛辛苦苦打工,自己把社保交上,同时还要维持自己的生活。

对话:工人真的当过家、做过主吗?

吕途:“大批量的工人下岗对工人很不公平。你说过,那个时代的工人是主人,这样的结局好像没有主人的状态和力量,为什么?”

苏姐:“这就要看国家大的政策了。从九几年开始,人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人都不择手段了,什么良心啊,没有了,就是为了自己的私欲。”

吕途:“你说,以前当工人是很光荣的,这个在你的讲述中也体现出来了。但是,说工人是主人,这个真的体现出来了吗?”

苏姐:“以前我有什么事儿可以找工会,可以找单位领导,我可以去提。后来慢慢地就没有人去管了。国家如果不替工人说话,工人就没有发言权了。”

吕途:“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过去当工人有地位的时候,工人的地位也是国家给的?”

苏姐:“对。”

吕途:“后来工人没有地位,也是人家给拿走的?”

苏姐:“对。”

吕途:“那是不是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去思考,新中国工人翻身了,但是主人翁的意识没有到那一步,最后,别人给你的东西也总有一天会被拿回去?”

苏姐:“这个不是说你意识不意识的问题,它由不得你。如果是意识问题,那好像责任在工人,好像是工人自己没有去把握。现在是工人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工人说了不算。你还想当家做主呢,人家不给你这个权利。你也想好好工作,人家不让你好好工作,就让你下岗。跟工人意识没有关系。”

吕途:“那就是说我们社会的发展是由少数人决定的喽?”

苏姐:“这个问题我们老百姓不好回答。我们公司原来那么多人、占据的也是沈阳市最好的地段,现在都没有了,变成了股份公司了。领导怎么就一下子那么有钱了,成了股东了?现在,习主席反腐,又让我看到了希望。”

在沈阳私立贵族学校打工

从2005年开始,苏姐到沈阳一家私立贵族学校打工,老板是苏姐弟媳的亲戚。苏姐负责教工餐厅的一切事务。

在私立学校,工资直接和教师的资历和学历挂钩,在这里,一年挣十多万和二十多万的大有人在,一年挣几万块钱的也有。这些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因为这里一切都是老板的。

苏姐是老板的亲戚,做事反而要倍加谨慎,防止员工有意见。在苏姐看来,虽然这里是老板说了算,但是大家相处得跟兄弟姐妹一样。老板创造了一个好的氛围,大家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就是一个大家庭。

我和苏姐在学校的老板办公室聊的天。老板也是一位朋友,他外出办事了,临走还嘱咐我们喝茶吃水果,不要客气。我和苏姐聊天持续了几个小时,苏姐也只有50岁的年纪,听她讲所经历的历史和在不同制度时期的境遇、体验,有种穿越的感觉;身在老板豪华的办公室,谈论工人地位的变化,也有种穿越的感觉。穿越了不同的制度,穿越了不同的空间和身份。我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苏姐认为家长对事物发展过程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到家庭,父母是家长;大到国家,主席是家长。苏姐上学的时候,父母因为学历低,不能对苏姐的学习有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导致苏姐没有继续升学;后来,从地位高、待遇好的国企工人沦落为下岗工人,苏姐认为这源自国家这个大家的家长;现在,在一家私立学校工作,虽然老板在给员工工资上的差别很大,但是,苏姐觉得老板创造了一个彼此包容和尊重的工作氛围。 NII/P0vhv+mK/m/luG6IcdbePNoVT7OEl8OrD4Dkx4CPABcuFveUOhtp/H7wYD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