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1996年我们有了写这本传记的计划后,写信给苏珊·桑塔格,希望采访她,尽管她似乎不可能与我们合作。她一辈子都在创造她自己。旁人打算来讲述她的生平故事,这个想法本身就好像冒犯她了。事实上,正如本书后面有一章所陈述的那样,任何人未经允许就写她的传记,都会激怒她。更为糟糕的是,一部像样的书怎么可能出自于不了解她的人之手?而且,传主尚健在就为他/她立传,这种传记究竟有什么好处?

有些书评家也反对我们的传记的写法,指出我们缺少与桑塔格的接触,并指责我们不仅把桑塔格写成一个作家,还把她写成一个偶像。他们要么不能接受她的卓越来自她的写作以外的任何东西这种想法,要么他们以为她自己所进行的形象打造不重要。我们查阅了几家档案,特别是弗雷·斯特劳斯·吉劳出版社存放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档案,但是,这在他们看来无关紧要;我们采访过她生活中的关键人物,其中许多如今已离世,其他传记作家永远都不可能采访到他们了,但是,这在他们看来也无关紧要。我们非常清楚,桑塔格的文学地位的上升,足以让我们写这类传记——她的第一本传,即不管在她去世后有多少种出来,这一本都会是引人注目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传记每每为批评家所误读,也是无奈的事情,他们忙于小说和诗歌的研究,看不出传记与他们的研究之间具有的关联。

我们当时觉得,等我们的传主死了再动笔毫无道理,而希望不妨说给她一个冒险性的机会,来评论一下我们的著作。正如本书倒数第二章所表明的,我们感到失望,因为桑塔格所能想到去做的全部事情就是中伤她的传记作家,暴露出她在涉及理解传记作家如何以及为何写作时极其缺乏教养。那种对传记的粗鄙理解得到了她的友人的推波助澜,他们捏造出关于我们的著作的各种子虚乌有的故事,其中有些捏造收入了我们这个叙事作品,因为它们说明了桑塔格如何作茧自缚。

如今,接触到了桑塔格的书信和日记,我们有机会优化我们叙事的质感,加入一种直接性;这一直接性主要是因为不仅更加接近桑塔格本人的声音,而且更加接近她的友人的声音——包括在哈丽雅特·索姆斯·兹沃林非同寻常的日记和故事里听到的声音。但是,这一新证据也证实了我们对桑塔格的了解。桑塔格之子戴维·里夫在他给她的日记所写的前言里承认:“做这件事,最令人进退两难的事之一,就是至少在她晚年,我母亲根本就不是个袒露自我的人。”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就完全是这样看她的。我们那时就不相信她选择了少数几个人向他们——甚或对她自己,除非可能是在心理治疗时——袒露其内心隐藏的自我。她对自己也说不了实话。然而,她的戒备未必应该被视为欺骗。有些成功人士在他们不去追究自己动机的时候,日子好过多了;这也许能够解释他们受不了写自传的想法。因此,传记作家来替他们写。桑塔格自己发现阅读她偏爱的作家的传记是一种审判,她完全知道她为何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写出来出版。看完西蒙娜·佩特雷蒙特撰写的西蒙娜·韦伊这位法国哲学家的两卷本传记后,她在日记里写道:“这本传记是对西[蒙娜]·韦[伊]的一次多么痛苦的去神秘化啊!”

桑塔格不想谈什么呢?一是其性事;二是其抱负。戴维·里夫再次证明了我们通过研究所获悉的东西:“尤其是,她不否认,但尽其可能不讨论她自己的同性恋,也不承认她的抱负。”里夫接着说,他决定出版他母亲的日记是对她的隐私的一种侵犯。所以,20世纪90年代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是那么糟糕的事情,不管多么遗憾,现在都被宣告为真相揭秘,这一点桑塔格的儿子无法避免。她的日记竟由他来编辑,这是可悲的,不过,考虑到他与他母亲之间的纽带,她渴望把他视为她一个个愿望与抱负的投射,他决定暴露她的隐私好像也是一件在所难免的事情。

事实上,尽管无法指望里夫承认,但是,只有在我们的传记出版之后,才有人向桑塔格问及她的性事。采访者想要就此话题问她,但谁问及个人问题,她都成功地给谁贴上标签,说他们粗俗。连最为大胆老脸的提问人都望而却步。对她而言,传记是粗俗的终极版,她有大量的朋友迎合她的偏见。

因为接触到幕后的桑塔格,我们能够听到她私下的声音。因此,本书现在是一本更为深刻的传记,但是,假如她当年和我们聊,直接跟我们叙述她和别人、和她自己讲的话,我们的传记也还会是这种模样。我们今天并没有觉得在这本传记的初版中我们曲解了桑塔格。接下来的便是一个偶像级、充满矛盾的人物的肖像更新及增订版;这个人物从未满足于只当一名作家,尽管她热切地希望被视为一个作家以及世界文学舞台上的表演者。

卡尔·罗利森 4L6JyKjRFEq9CkCGHg/n/ssfykXoVg+z8OQxeCZLvI3h5UPfUXP5LaUbXdsb+K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