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诗人去哪儿?

上个星期六的《晚邮报》上展开了一场辩论,表面上看起来是关于夏天的讨论。所有一切都产生于南尼·巴莱斯特里尼 在《解放报》上面的访谈,这位长者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是不能避免夸大其词,引起争议。他抱怨说,现在的出版业已经逐渐停止出版诗集了,多亏有了网络,才可以让所有人写的诗歌得到流传。很明显,巴莱斯特里尼说的是那些收录名家作品、推出新诗人的网站,他也承认,众多网站泥沙俱下,很难摸到门路,需要给读者推荐一些比较权威可信的网址。

记者采访了一些诗人和评论家,他们对这个观点表示了反对,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我觉得是对的),尽管有一些系列诗集已经停办了,但不能说出版社已经停止出版诗集了,有一些著名诗人,他们的诗集(我说的是当代诗人的作品,并不是过去的经典作品)有时候会卖到一万册以上。其次(我觉得太对了),对于那些想出名的年轻诗人,他们有其他渠道,比如说杂志、诗会,还有朗诵会。第三个原因,就像某个桂冠诗人说的:“你在网上输入‘诗歌’,会冒出很多呆板或者煽情的作品,还有很多村里痴汉的情感宣泄,博客就是给那些爱出风头、爱展示自己的人设计的,在网上能看到最糟糕的无病呻吟,简直一点儿也不着调。”

第三个反对意见也没错,因为在网络上,真的可以看到所有东西,但需要进行进一步反思,需要运用托马斯·阿奎那教给我们的方法,在听了他人的论证之后,提出正解。当然,系列诗集、诗会,还有诗歌朗诵会,对于年轻诗人和读者来说都很重要。

对于年轻诗人来说,在诗会上他们可以和别的诗人进行切磋,他们的作品会受到评论和筛选。我就直说吧,有些评论家会建议他们改行,他们有的人本来就在从事其他行业(识字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迟早都会尝试写诗)。年轻读者需要一些人给他们提供一些保障,预先进行筛选。通常,年轻的诗歌爱好者会接受一些写得不怎么样的诗,或者认为一些模仿别人的诗歌是好作品。假如去找一些有名的丛书,他们可以对这些诗集的品位放心,因为他们阅读的东西是经过行家的筛选和认可的,那些行家是在阅读方面受过训练、嗅觉灵敏的人。

我年轻时是在一个外省城市度过的,我记得,在那里我顶多能买到蒙达多利出版社出版的“镜子”系列丛书,但我每个星期都会读《文学阅览》。这本杂志有一个专栏(就像其他杂志一样,也有《读者来信》栏目),会发表一些诗歌片段,都是读者投的稿,这些诗歌片段下都附带评论,有的是溢美之词,有的是鼓励,有的甚至是修订,有的则是无情的抨击,所有评论都基于那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原则,还有评论者的品位。对于我来说,那是一个非常棒的文学评论课程,让我看到诗歌的风格而不只是动人的情感,最直接的结果是:我把自己写的诗都丢到废纸篓里去了(学界应该对《文学阅览》充满感激)。

有些网站是不是也具有同样的功能?有人可能会提出反对。当时只有一份《文学阅览》,是意大利文艺青年能在报刊亭买到的唯一文学艺术周刊。而现在,网络可以提供上万个类似的网站,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出现无法选择的问题。但我记得,在我那个年代也有一些免费的小册子,是诗人自费印刷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应该相信《文学阅览》而不是其他那些破玩意儿(出于直觉,或者是别人的评论)。网络上的诗歌也有同样的问题,有人说诗会或诗歌杂志也是一个交流平台,他们说得对,但前提是这些诗人或严肃的诗歌读者要知道哪些网站是可信的。

其他人呢?那些宣泄情感的痴汉呢?还有那些迷恋网络,一天到晚都挂在网上,不知道有诗会和诗刊的人呢?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就像在网络出现以前那样,有多少诗歌“旅鼠”都落入了虚荣出版的陷阱以及报上的虚假诗歌奖的獠牙之下,他们让那个地下的自费作者队伍更加壮大,他们平行于官方文学世界,这个世界无视他们,他们也无视这个世界。这种局面的好处在于,糟糕的诗人可以在网上发表那些“地下出版物”,他们就不会继续壮大那些欺世盗名的诗人的队伍。一切皆有可能,上帝的恩惠是无穷无尽的,在地狱的污泥里也可能会开出一朵鲜花。

二〇〇六年 z3mTG1WsmZG3SNC7LloW55KtgEzOa0ysH3Gcz97bY747Sa+hmTdyLTbdQ8i0zzP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