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助人者的职业倦怠 |

前几年,我带德国同事到中国三甲医院参观,当时我们在医院大厅很自豪地说一年会接诊上百万病人,他们瞪大了眼睛说:“我估计你们的医生和护士不会很爱你们的病人,甚至会恨他们。”当时我听不懂,但后来慢慢体会到,高强度工作确实会让人出现倦怠的职业模式。

助人者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包括三个维度——情绪疲惫感、工作冷漠感和工作无成就感。工作冷漠感只是换了一个说法,如果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不把服务对象当人看(depersonalization,非人格化)。

职业倦怠的形成一般是这样的:觉得我还行→继续投入忘我的工作→然后开始做一些忽略自己身体需要以及超出自己身体耐受的事情→压抑自己的情绪→回避冲突→否认问题存在→不堪重负→行为开始改变,躲躲闪闪、犹豫不决→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失去积极感受,导致内心空虚→社会交往减少,言不由衷→从空虚走向抑郁,心情低落,打不起精神→进入职业倦怠阶段。

德国人非常重视职业倦怠问题,他们为职业倦怠的人提供临床心理卫生服务,提高其适应性。职业倦怠涉及生理状况、认知模式和情绪,任何阻抗、不情愿和压抑都会产生社会性的不良后果。不管是在临床工作中,还是在督导培训和自我体验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医生产生职业倦怠,表现为疲乏、厌倦、力不从心、无能感、淡漠、对服务对象抱有敌意、情绪抑郁、焦虑、注意涣散、工作动机削弱、睡不好觉、饮食和体重改变等,再严重就会发展为抑郁症和焦虑症。

服务工作者有时会带有敌意甚至虐待他们的服务对象,有时候则是让自己变成了需要被帮助的对象,严重者甚至会过劳而死和自杀。通常情况下,职业倦怠和职业枯竭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无论是大机构还是小机构,都需要对员工进行人性化的激励和关爱,不要让工作人员在枯竭状态下工作和生活。 gDc0fQ9E1yCZZ3eEPyQ/HRx+bSTo3LXblC13jW5u1USp09ag1uCTZE3Fn9VY/c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