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初识书滋味

搬到无锡之后,母亲便把阿季和弟弟们安排到了家附近的大王庙小学。学校是个不知名的大王的庙改造的,只有一间课堂,十分简陋,小学总共四个班大约八十个学生,全部挤在这间大课堂里,学校除了校长之外只有一位老师。虽然杨绛在大王庙小学只待了半个学期,但对她来说这是段生动的回忆,里面有孙光头的趣事,有校长打学生却发现是自己的儿子的闹剧。在大王庙小学读书,少了正规教育的系统化,但却让这段读书经历顺着生活的枝蔓生长,处处弥漫着生活的气息。

杨荫杭是认定孩子们都要上学的,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一定要接受最好的正规的教育。不久,杨绛就去了上海启明女校,开始了真正的读书生涯。

启明女校坐落于上海原法租界徐家汇圣母院内。这是法国天主教会1867年在上海专门为非教徒建立的一所著名女子学塾,20世纪20年代后改称女校。随着杨绛就读启明女校,全家人也搬到了上海。

在这里,照顾学生起居,教导学生功课的都是修女,学生们叫她们“姆姆”。学校的作息时间极其严格,每天早上六点打铃,起床梳洗;七点打铃,排队上厕所,然后到饭堂吃早饭;十二点午饭;下午四点半吃点心;六点晚饭。吃饭的时候不准说话,当然节假日会自由一些。晚上还安排有夜课。学校一个月放一天假,住在本地的学生可以由家长接回家。

启明女校严格的作息和学习计划,让杨绛受益匪浅,后来杨绛回忆说,学会判断和自我克制,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很重要,她感谢启明生活从小给予她这方面的培养和锻炼的机会。

1923年,杨家由上海迁往苏州。这次搬家的原因,是父亲病后身体渐渐复原,重新进入法律行业,可上海社会过于复杂,父亲并不喜欢,遂决定定居苏州。在阿季放假回家时,父亲觉得启明中学是教会学校,害怕教会学校影响孩子的自由思想,所以请杨家的“教育家”(三姑母杨荫榆)为阿季和三姐重新在苏州选定学校,起初选定的是苏州景海女校,后来因为杨荫榆去振华女校做了演讲,觉得振华更好些,所以杨绛最终转入振华读书。

那时的振华条件不好,校舍是振华第一任校长王谢长达先生家的老宅加盖后的简陋建筑,如轿厅成了礼堂,大厅成了课堂,上层连成一片,都是教室。因为是加盖的缘故,房顶常常掉灰,上课的时候也不例外,学生们都笑说像是往馄饨里撒胡椒面。阿季去了振华女校,有一种回到了大王庙学校的感觉。

随着年岁渐长,她不再像年幼时那么贪玩,而开始贪看书了。当时父亲教她一篇《左传》,她自己通读了全文;英文课本选有Ivanhoe《劫后英雄传》的选段,她不满足,暑假里自己借着字典读完了原著;生病时在家就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后来又读《寄小读者》及苏曼殊的作品,读书成了她最大的爱好。有一次,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父亲又问她:“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阿季读高中一年级时,国文老师讲诗,也命学生写诗,杨绛的习作被《振华校刊》选登。

斋居书怀

俯视溪中鱼,相彼鸟饮啄。

豪谈仰高人,清兴动濠濮。

世人皆为利,扰扰如逐鹿。

安得遨游此,翛然自脱俗。

当时孙伯南先生批:“仙童好静。” l42hTg8b615heKGArEQT47oVV45WLZQPtC9f0awN5zo1Ok4z3pEBIGY8fGKFzO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