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深刻总结与借鉴国外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经验教训,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把全面、协调、可持续视为发展的基本路径和要求,主张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在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指引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健康永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针对21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指导新的实践,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而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发展。

面对21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深深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可能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02年党的十六大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是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的最初提出阶段。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考察,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提出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凸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2003年2月,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汇报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就任三个多月的主要工作,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主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并提出要加强与民生相关的社会建设。同年春天,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非典”疫情,在疫情蔓延期间,胡锦涛到广东考察工作,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执政为民,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工作。2003年7月28日,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提出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是科学发展伦理思想正式形成和系统论证的阶段。2004年2月,党中央主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深入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温家宝在结业式上发表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2004年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中再次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定位和基本内涵,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2005年2月,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并主张在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建设。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七大报告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战略部署,主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主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实守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从党的十七大到2012年,是科学发展伦理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和深化的阶段。200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强调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并对其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要把握的主要原则、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批次安排和步骤等做出全面部署。9月19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对30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强调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十个结合”是改革开放30年所积累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对新时期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新的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只有依靠人民,关心群众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中国共产党立党的目的就是救国救民,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忘记了群众、脱离了群众、不依靠群众,就不可能把事情办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只有永远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众多政党中被历史选择的政党,之所以被历史选择、被人民选择,就因为它具有先进性和纯洁性。胡锦涛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排除一切干扰,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同时,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要,既考虑眼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利益,既考虑局部利益又考虑全局利益,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01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做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十七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报告在许多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科学发展伦理思想,强调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和平发展,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标志着科学发展伦理思想进入一个成熟、圆润和体系化的阶段。

科学发展伦理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在深刻总结和借鉴国外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所提出来的一种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发展伦理思想。科学发展伦理思想讲的发展不仅凸显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涵,而且是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实质上是一种既重视经济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而崇高的发展伦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它是在对中西方发展伦理思想合理性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代美国发展伦理学代表人物古莱在《发展伦理学》一书中指出:“虽然在某些方面,发展本身是追求的目的,但在更深层方面,发展从属于美好生活。” 因此,对于“发展为了什么”的问题,古莱坚持认为,发展应该是“为所有人提供基本需要应优先于满足少数特权阶层的需要” 。科学发展伦理思想提出的以人为本比古莱的这一论述更加全面也更加高远,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可从“人是什么”“为什么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如何以人为本”等方面来界定和认识。其中,“人是什么”是根源论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为什么以人为本”是目的论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是主体论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是途径论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如何以人为本”是保障论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以钱为本”“以官为本”“以己为本”,乃至于与“以虚假的共同体为本”相对立,突出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也突出了对人民群众包括每个个人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是对“以物为本”或“以神为本”的传统发展观的批判和超越,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伦理道德的发展要求,凸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念。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的基石和特点。这种发展伦理主张破除重物轻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保证永续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的根本方法,它本质上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在具体工作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其他,主次配合,协调一致,使各方面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向前发展。

科学发展伦理思想是当代发展伦理学的最新和最高成果,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提出了“以人为本”“民生幸福”“和谐共生”等核心命题和观点,从“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惠及谁”等方面创造性地问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将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区别于其他一切“非科学”甚至“不科学”的发展伦理思想。科学发展伦理思想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将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量的发展扩展到质与量的统一发展,克服了以往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它强化了发展的人本性、协调性、持续性,凸显了统筹兼顾的伦理意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是继邓小平伦理思想和“三个代表”伦理思想之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在21世纪新阶段发展先进伦理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 uN61Og/lhoatYiuijxwhhfTOPvzMOfiA8/k9EVESC1O+zchx8OWd3IekmWDgHS2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