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三个代表”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个代表”伦理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它是站在千年更替、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所做出的科学把握与深刻关切,是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将毛泽东伦理思想和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科学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结合新的时代形势和任务予以创造性发展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又一伟大成果。

“三个代表”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9年到2000年2月,可谓萌生孕育期;第二个阶段从2000年2月至党的十六大,可谓创立完善期。

1989年江泽民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提出正确认识当前分配不公的两种表现,既反对平均主义,肯定勤劳致富,又反对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捞取不义之财,主张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解决分配不公的现象,“坚决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严厉取缔非法收入” ,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论述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历史证明,坚定捍卫中华民族尊严、期望中国繁荣昌盛的爱国者,大都会成为忠诚的社会主义者或社会主义的可靠朋友。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讲话还特别强调坚定不移地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同年12月,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党建理论研究班上,江泽民谈到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不渝地体现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意志与利益,把工人阶级锻炼成一支真正具有先进阶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严格纪律的强大阶级队伍,“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事事向人民负责,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 。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并认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定要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专门就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做出了战略部署与安排,发展并完善了十二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决议。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时,第一次正式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全党各级干部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勤勤恳恳地工作。同年5月,在上海主持召开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时,江泽民进一步阐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意义,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强调建立并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纪国法约束两道防线,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严格执纪执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沿海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中认真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激励他们在改革和建设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同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命题,指出为了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并认为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 ,坚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坚持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相结合,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代表党中央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的奋斗业绩和成功经验,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认为“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 。十六大报告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做出新的部署,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个代表”伦理思想聚焦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政治伦理的中心问题,建构起一种以人民伦理为主体和核心的政治伦理,是一种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的政党伦理和政府伦理。它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和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精神与现时代政治伦理发展变化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伦理和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发展。“三个代表”伦理思想依据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从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在党的认识出发,强调党的执政伦理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述,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 Tui21pyVgayVAvg7QF68zNLNhhKTNWH0oY7cHGlUiDQOvZ7E/B2cQVBLQf+lDrA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