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简单的结论

作为本章的结尾,我们要附带指出的是我们对将产权变量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意义以及它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的强调,不等于说其他影响人们行为的变量就不重要。比如,只要有交易关系发生,价格作为一种向人们传递什么合算、什么不合算的信息的机制就总比其他机制灵敏,我们的意图不过是想表达:(1)当人们在考虑一个社会怎样才能更有效率时,产权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人们的交易关系中不可能没有摩擦,在解决这类冲突时,更明确地界定权利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公正、合理。(2)产权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或政治术语,而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一方面,它通过确定人们在发生相互关系时如何受益,如何受损,及他们之间如何补偿的规则,使他们形成作出行为决定的合理预期。当这些规则明确、合理时,就能向人们提供更好地利用资源与努力劳动的激励,反之就会出现人们之间侵权、外部性以及不努力劳动的低激励。另一方面,产权的界定与实施也是有成本的。这些费用的高低会影响合约的具体形式与产权的具体安排,因此,只有当界定与实施产权的收益大于由此所致的成本时,人们才会寻求对它的排他性安排,否则,共有产权仍可能是一种可选安排。(3)非排他性产权安排的存在有技术上的因素,但更多的是由制度安排所致。由一些管制规则所致的产权残缺导致了极大的外部性,使人们所付出的努力与报酬不一致。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管制规则使人们将精力和资源用于再分配性努力而不是去促进经济增长,其结果是造成社会不公。(4)落后国家在谋求经济发展时,重要的不在于一种制度名称的改变,或一种简单的模仿,而在于它们所设定的规则是否降低了人们从事经济交易的费用,是否有利于人们稳定预期的形成,因此,对于这些国家来讲,只要改变一些制约人们机会的约束,也一定能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绩效。 B/MgI+Sc0tFV9OANWasjyXkmt6WPSZHhV9mx3CqXOlWEJWhMhxzdy9W3MHqmaxM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