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权威姿态

——不给孩子摆权威的架子,因为那是伪权威

一提到“权威”二字,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高高在上的君王,因为那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一国之君必然要有一些权力和威严,否则如何治理国家?那么,一家之主的父母是不是也应该在家庭中自封为王,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和经营家庭呢?

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引领才能成长,换句话说,父母在家庭中的很多方面的确比孩子更有权力,但这种权力一定不是用来控制孩子的。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的确要用威严加以警示,但这种威严不是用来压倒孩子的。如果父母常常用控制和压倒性的权威对待孩子,总有一天孩子会叛逆。

有个男孩,就叫他晓文吧!他正读小学六年级,在一次数学竞赛中他的成绩不太理想。父亲得知后责备晓文对待考试态度不端正。对于父亲的批评,晓文一脸不服气。看着儿子的样子父亲越加生气,说道:“自己没考好,还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要是不爱听,就给我滚!”晓文虽然没吭声,但也没有改变脸色。父亲越加生气:“再跟我这个样子,你就滚!”边说还边推了儿子一把。没想到晓文转身推开门就跑了,父亲看到自己的权威失效之后,生气地追了上去……

当今社会,父母的权威好像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效,是不是孩子都被标上了“叛逆”的标签?古时候那些恭敬顺从父母、不敢和父母顶撞的孩子都到哪里去了?是时代不同了吗?其实,古代也有忤逆子孙,现代也有孝顺儿女。不是时代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父母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先看看晓文的父亲平时是如何做的。

晓文的父亲平时虽然工作不忙,但很少和晓文沟通。晓文在学习上有问题请教父亲时,如果遇上心情好,父亲会给晓文指导一下,但大多数情况都是不耐烦地支开晓文。而且,父亲平时很少关心晓文,更是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晓文对父亲并不害怕或厌烦,但只要父亲以权威的姿态批评他,就异常反感。因为晓文内心深处觉得因为父亲平时不关心自己,出问题的时候就没有资格骂自己。所以,父亲在晓文面前的权威逐渐失去了。

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说:“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而晓文父亲的威,更多的是暴察之威甚至是狂妄之威,而不是道德之威。如此,孩子当然不能信服。可见,要想让孩子信服,让自己真正具备权威姿态,还是需要道德之威,而不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洋洋自得、颐指气使、不可一世的样子。

父母对孩子展现权威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孩子服从。而让孩子服从的唯一途径是以成年人的姿态去批评孩子、责备孩子、呵斥孩子吗?如果这些都有效的话,怎么会出现叛逆的孩子?这一切都说明,父母权威的实施并不是简单地站在比孩子高的地方,对着孩子怒吼。

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列宁小时候在姑妈家玩耍时不小心打破了花瓶,被姑妈询问时列宁没有承认是自己所为。但这一切被母亲看穿了。母亲并没有大声责骂列宁不诚实,而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对列宁有些冷漠,还时常给他讲诚实的故事。终于有一天,列宁主动向母亲承认了错误,还给姑妈写信认错。当然,列宁也得到了姑妈和母亲的谅解。

当这位伟人的母亲发现儿子撒谎时,并没有兴师动众地拷问孩子,以示自己的权威姿态。反而默不作声,用较为冷漠的态度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反省。这种无声的权威轻而易举地使孩子主动投降。这不就是父母动用权威的最终目的吗?

父母应该明白:权威实施的形式并不重要。父母可以对孩子严厉地批评,也可以用冷漠让孩子自己反省,更可以用柔和的语调给孩子讲道理……各种各样的形式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情形,但是,管不管用其实不在权威显示的那一刹那,而在平时。平时,父母的言行举止让孩子敬佩,父母的关爱让孩子温暖,父母的态度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如此,无论父母在必要时用哪一种权威,都会起到警示孩子的作用。因此,父母在显示权威之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与心灵成长,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父母对孩子关爱多少,孩子就对父母依赖多少。如果父母对孩子照顾有加,不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发育,更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孩子自然会与父母亲近,喜欢父母,愿意听父母的话。如果父母生气,孩子会敏锐地察觉到,并立刻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博得父母的欢心。

一位妈妈很会关心人。8岁的女儿在妈妈那里感到了无尽的温暖,平时也很听话、乖巧。一次,女儿不知从哪里学来了一句骂人的话,话刚一出口妈妈就变了脸色,严肃地说:“孩子,这话是骂人的,以后不可以说!听到了吗?”女孩小心翼翼地点点头,以后再也不说脏话了。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其实是心与心的交流,父母关爱孩子的同时,孩子的心也更靠近父母的心。当父母表现出威严时,孩子立刻就能感受到,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父母的这种权威不需要语言,只要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甚至一种无声的气氛都会震慑孩子。因为,父母平时用无私的温暖为权威的展现打下了基础。

要做诚实守信、说话算话的父母

父母的威信不仅建立在对孩子的贴心照顾上,还包含在言行举止中。把威信二字拆开看,威严的前提是信任,就是孩子要信任、尊重、佩服父母。没有信任的基础,父母的威严就是徒劳的。所以,父母在建立威信之前要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榜样。

只有父母对待孩子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才能最大限度地树立威信。父母一定不能对孩子撒谎,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撒谎。再者,不要随便给孩子许诺,不确定是否能做到就不要答应孩子,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因为不可抗力而食言,则要诚恳地道歉。父母如果能做到这些,在孩子面前自然会树立威信。

除此之外,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父母要想树立真正的威信,就要在行为上不断规范自己,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因为,父母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并不是孩子佩服的主要因素,只有父母完美的人格才最能感染孩子。

教导孩子时要恩威并施,言语要得当

俗话说:“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字面意思是:威信不足的人比较容易发怒,信心不足的人话比较多。那么,反过来想想,如果一个人经常发怒,总有一天会失去威严;如果一个人总是爱讲道理,总有一天他的话会被当成耳旁风。那么,父母该如何树立威信?方法就是不要孩子一犯错就对孩子发火,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害怕,但时间久了,孩子就“皮”了,任由你如何发怒,他还是我行我素。

所以,要做恩威并施的父母。平时多给孩子一些恩德,关键时刻流露一些威严,肯定会起到震慑孩子的作用。

另外,父母不要养成没事就给孩子讲道理的习惯。孩子需要的是有效的帮助,也就是说,孩子在迷茫、彷徨、无助时,需要父母用语言去开导他。但如果没事就说两句,整天给孩子讲大道理,孩子肯定会听腻。等到关键时刻,父母再用这招就不灵了。因此,请父母储备好道理,等到孩子需要的时候再用。

夫妻双方不要互相拆台,而要相互搭台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代表一个整体,既然是整体就要态度一致,和谐相处。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诋毁、互相拆台,无形中就降低了对方和自己的威信,以后再想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父母一定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数落对方,更不能当着亲友的面给对方难看。孩子会记住父母互相攻击的语言,并把这个语言逐个与父母的行为相配对,这就增加了孩子看到父母缺点的机会。孩子注意到的父母的缺点越多,父母在孩子那里的威信就越弱。

父母在教育方面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不一致。比如,妈妈让孩子赶快写作业,爸爸说休息一会儿再写。这时,孩子听谁的?一方发号施令后,只要不是很离谱,另一方就不要说出相反的话,完全可以私下沟通,下次改观。

所以,父母之间彼此尊重,缓和地化解矛盾就是在为对方和自己树立威信。再进一步说,父母还应该为对方搭台,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教育意见是一致的,这样他就没有空子可钻,会最大限度地听从父母的教诲。

教育启示

父母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种威信一定要建立在孩子口服心服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心悦诚服?父母要从基础的关爱做起,以身作则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个人魅力感染孩子。同时,对孩子的教育要注意恩威并施,如果双方能珠联璧合地保持教育的协调和统一,那么,父母的一个严厉眼神也会成为震慑孩子的真权威。 PogCrmXHNmYBEOM8L7STD9JIKWqnTWncvB9VmNY9TqHSJ4S6HvvzQlYPaQFbqIE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