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起跑线这三个字,人们一般会联想到体育比赛。在短跑比赛中,当几个实力相当的选手站在起跑线时,就看谁能够在枪声响起的一刹那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这个短跑项目中的概念已被很多父母用在了教育子女上。如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众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座右铭。
想一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谁说的?我想,一定不是真正的教育家说的,也一定不是真正懂教育的人说的,而是那些蛊惑父母去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的教育机构说的,是它们的宣传语。为什么?因为真正懂教育的人不会说这样违背教育常识的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
有一部全面梳理中国教育现状、关注方兴未艾的教育改革的6集电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第一集的主题就是“起跑线上”,其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最恶毒、最蛊惑人心的口号。”2011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位副司长在一次新闻通气会上就现有的教育现状和家长的心态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这就给那些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圭臬的父母提了一个醒:不要盲目相信这样的口号,不要被这样的口号迷惑。因为一旦盲目相信这样的口号,浪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是小事,榨干孩子的潜能是大事。严重的话,孩子可能会因此而痛恨学习,甚至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口号已经深入人心,受到越来越多年轻父母的重视。结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父母的共同愿望,也让越来越多的父母绷紧了神经,生怕因自己下手太晚、考虑不周而拖了孩子的后腿。
书店里,一位孕妇正在挑选胎教的书籍,她对身边的丈夫说:“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我们不能让他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一家有名的幼儿园每到招生时间,报名处就排起长龙,收费较高的特长班更是家长的首选。家长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由,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多学一些知识。
周先生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把儿子的双休日安排得满满的,不是奥数就是英语,不是钢琴就是绘画。周先生顾不上关注孩子的疲惫和无助,只知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看看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在所谓“知识和技能的海洋里遨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各种知识强硬地灌输进他的头脑之中;为了能让孩子“在未来更有竞争力”,刚刚两三岁的时候就为孩子报才艺班,让孩子学习钢琴、小提琴、画画、跳舞、唱歌,让他尽可能地“多才多艺”;为了孩子不惜花大价钱,请家教、择校、选班,甚至干脆将孩子送到国外去接受所谓的“更先进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教育,这些父母可谓不惜血本、不遗余力、煞费苦心……
可对于孩子真正的未来,这些父母从不认真思考,只是单纯地把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翻身”联系起来,完全不顾及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于是便有了孩子种种的反抗甚至家庭悲剧。
刘女士有个5岁的儿子,不到4岁她就给孩子报了绘画班。原本孩子在她的精心培养下人见人爱,但是最近脾气特别暴躁,不但好几次在马路上跟她扭起来,还有一次竟然当着同事的面顶撞她。这还不算,有一天她给孩子买回来很多绘画方面的书籍,孩子却像疯了一样把书全部撕毁。刘女士气急败坏地打骂孩子,在毫无作用的情况下又耐心说教,可是孩子坚持不再学画画。无奈之下,她只好暂时让孩子停止绘画的学习。
孩子突然出现抗拒父母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最近几年,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走上极端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孩子就是因为不适当的“起跑”而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狂躁、焦虑等心理障碍性疾病,个别孩子还因此走上不归路……相信这一切并不是父母的初衷,父母只是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结果孩子却输得一塌糊涂。
让孩子在父母认为的起跑点开始起跑,对孩子的益处到底有多大?为人父母者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起跑线在哪里?起跑线是谁设定的?起跑赢了,就赢得了一生吗?
《中国家庭育儿方式研究报告》显示,在关于“您认为孩子竞争起跑线应该设在什么阶段”这个问题上,分别有43%的妈妈认为从胎教开始,25%的妈妈认为在进幼儿园之前,24%的妈妈认为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和读小学之前。综合所有妈妈的选择,中国孩子的竞争起跑线平均设在宝宝出生后的第18个月。这堪称此次调查报告中的一个大发现。
看来起跑线在不同的父母心中有不同的位置,父母认为该在哪个阶段起跑,孩子就应该在那个阶段跑起来。那么,父母在为孩子设定起跑线之前,有没有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有没有自问是不是儿童教育的专家,懂不懂教育?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让这棵树苗茁壮成长的方法一定不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违背了一个人智能和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孩子这棵树苗该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被培植在肥沃的土壤中并接受足够的阳光雨露,一定会枝叶繁茂。
父母一定要改变观念,一定要明确:教育要适应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而不是把成年人关注的知识、技能,在自己认为适当的时候塞给他们。
其实,在儿童阶段,孩子的身体健康、心智发展远比知识教育更重要。而一个孩子3岁时难以做到的事情,到了5岁会做得轻而易举。父母没有必要让孩子做超越年龄、难以胜任的事情,因为这样不但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还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早夭”在起跑线上。
因此,请父母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请理智而清醒地正视起跑线这个概念。“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理论根据。父母一定要学会科学、有意义地为孩子找到人生真正的起点。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竞赛,赢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式的长跑,就不必有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最终冲刺的时候只能任由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超越过去,最终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结局一样是输。
而孩子的一生一定不是短程百米跑,而是一次比马拉松还要长的长跑,那父母又何必担心孩子在起跑线上的输赢呢?童话大王郑渊洁曾指出,如果把孩子的人生视为一场马拉松长跑比赛,起跑线是否领先是不重要的。因为,马拉松比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著名作家叶永烈,小学时作文和读书两门课程都得过40分。他大学读的是北京大学化学系,没毕业就当起了科普作家,后来还做过导演,现在则专心创作纪实文学。如果说人生存在起跑线,那么他明显就是一个慢热型选手。很多成功人士小时候并不是优秀的学生,甚至是差生。要是以当今父母的思维,这些人早在起跑线上就输掉了,但是,事实是他们在事业上是成功者。
所以,请改变赢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要让孩子赢在人生的终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小宇宙”的爆发不一定会发生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或是少年得志,或是大器晚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起跑线上没有输赢,那些所谓的输赢都是在父母的功利心下催生出来的,而所谓的“少年得志”也是人生之大不幸。
孩子的现状也许并不理想,但是父母不能因此就预言他的未来就会一直这样。因为有时孩子看似处于人生的低潮期,但却是在储备成功的能量,是在积累人生的经验。所以,要把目光从孩子的起跑线上收回来,把眼光放远一些,着眼于他的整个人生。
要想教育好孩子,除了父母后天的引导,孩子的先天素质也是不容忽略的。事实上,对孩子的最好教育应该从胎教开始。那么,孩子的起跑线应该从零岁开始,从生命孕育之初开始。
妈妈在怀孕时对孩子的影响后天比较难改变,也就是俗话说的“骨子里带的”。这也是现今父母重视胎教的原因。
观察学习很好的孩子不难发现,父母很少为其操心,孩子的自觉性很强,也没有众多的高级营养品补身体。之所以能这样,是父母帮孩子培植了高智商的基础。如果具备高智商的基础,加上外在因素的恰当引导,不但父母省心省力,孩子也会出众优秀。
那么,如何才能生出有先天优势的孩子呢?
父母要做好孕前准备。所谓孕前准备,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准备,更重要的是情绪上的稳定准备。人们都有心理的旺盛期和低谷期,在旺盛期受孕,孩子的遗传基因中就会带有父母积极向上的良性信息,孩子就会智商偏高、性格活泼开朗、身体健康;在低谷期受孕,孩子的遗传基因中就会带有父母消极的不良信息,智商、情商、身体素质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因此,在受孕前请确保家庭和睦、夫妻和顺、心情平和。
另外,真正的胎教并不是给孩子读唐诗、听音乐那么简单。胎教这个概念不是外来的,而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早在3 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了胎教的概念,所以中国当属世界上最早提出胎教的国家。据《列女传·周室三母》记载:“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周文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而他的母亲太任,平时就是一个仪表端庄、贤德有礼的王妃,怀孕之后眼不看不好的东西,耳不听不好的声音,口不出不好的言语,为的是对孩子进行胎教。文王出生后非常聪明,并最终成为一代圣王。
因此,妈妈在怀孕时不仅需要关注身体的健康,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即不好的画面不看,不雅的声音不听,不好的语言不说,不当的行为不做。如果能做到这些,妈妈就能生出一个有先天优势的宝宝。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孩子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孩子人生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如果是在妈妈受孕时,那是不是错过这个起跑线的孩子注定一生失败了?当然不是。
在为孩子的一生确定起跑线之前,我们先问这样的问题:家庭教育的核心方法是什么?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答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方法是以身作则;要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高尚、优秀出众、事业有成、婚姻幸福的人。那么,是不是父母首先要成为这样的人,才能以身作则地去影响孩子?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父母就应该反省:我的身心是不是很健康?我的人格还有哪些方面不够高尚?我是如何做到优秀出众的?我没有事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我在婚姻中感受到幸福了吗?因为夫妻和睦才是婚姻幸福、家庭幸福的“王道”,也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石与土壤。当开始反思甚至找到症结所在时,父母只要开始转变,孩子人生的起跑线就出现了。因为,以身作则的影响才是真正的培养。
其实,真正支撑一个孩子一生有所作为的力量就是德行,就是做人。这是人生方向的问题,如果方向选错了,不但没有赢的可能,反而会输得很惨。所以,我们要丰富他的道德思想。不仅要让孩子成材,更要让孩子成人,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使孩子从起跑线出发时比其他孩子晚了一步,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前进,他一样会拥有幸福的人生。关于德行的培养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有详细的讲述。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父母教育孩子时随波逐流的一句口号。不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人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输赢。当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那就请准父母们做好受孕前的准备,请准妈妈们做好胎教。如果孩子已经出生、已经几岁或十几岁了,请父母用以身作则的言行举止帮助孩子建立人生真正的起跑线,并且重视培养孩子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