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溺爱

——不要有求必应,别以爱的名义亲手给孩子挖陷阱

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呼吁父母不要溺爱孩子,而任何一个父母也都不希望自己溺爱孩子。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父母溺爱着孩子却还不自知呢?根本原因是父母不知道如何做是溺爱,如何做是理智的爱。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过:“一般人教育子女有个重大的错误,就是没有使儿童的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习惯于遵守约束和服从理智。”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如果能让孩子学会“遵守约束和服从理智”,就能远离溺爱了。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是让孩子遵守约束,如何爱才是理智的爱?是不是拒绝孩子所有的请求,就是对孩子的约束?是不是每天给孩子冷脸,相对就是理智?当然不是。但是,如果父母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从来没有露过“严肃”之相,那一定是溺爱了。

有个男孩从小特别被宠爱,父母不断满足他的要求。他喜欢吃什么就使劲吃,不够了父母再出去买;他要什么玩具,父母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他一不高兴,全家都跟着着急。父母始终用自己的能力不断满足着爱子的需求。

男孩上初中时,一天母亲买了一些草莓回来,洗干净给正在复习的他端过去,顺手拿了一个放进自己嘴里。男孩见状,对母亲吼道:“谁让你先吃的,我还没吃呢,你就先吃!”母亲一愣,心凉了一半,回头擦了擦眼泪。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母亲的警惕。

男孩大学毕业后,父母托人找关系为他安排了工作。他不但没有感谢父母,还总是埋怨父母没本事,没有给他安排更好的工作。男孩开始谈恋爱时,更是天天埋怨父母没钱给自己买更大的房子等,有时还放肆地对父母恶语相向。

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父母也开始琢磨:自己对儿子这么好,要什么给什么,现在不但落了一身的埋怨,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了。

这对父母是应该琢磨,但琢磨得太晚了!

是啊,父母这么爱孩子,最后却换不回孩子的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是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因为“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如果父母一味地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的任性要求,他就会变得精神堕落、意志薄弱、自私自利……而且他还可能认为父母对他的有求必应是一种软弱,由此也会对父母有歧视、嘲笑甚至是厌恶情绪。

可见,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对他的理性之爱,而他也会认为这样的父母是坚强的、果断的、自重的……当然,他也会从内心深处尊重父母。

当父母果断地对孩子说“不”的时候,孩子虽然一脸不满,但是对父母的敬畏开始萌生。同样,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应该“伺候自己”,如此一来,孩子对父母还会有什么尊重可言。

生活在溺爱环境中的孩子,看似要什么有什么,但是不会快乐,也不会幸福。因为一个人感到幸福的前提是感恩和满足。孩子无休止地索取,逐渐就会习惯别人的给予,也慢慢地认为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有了这种思想,孩子一旦获取不到,就会怨天怨地,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够好。这样的孩子因为贪婪而不懂得满足,因为不曾付出而不懂得感恩,他会快乐吗?谁会愿意和这样的孩子共事、共同生活?相信连父母自己都不愿意。

父母千万不要用这种盲目的爱做害人害己的事情,要用理智的爱做利人利己的事情。

对孩子的要求,不能有求必应

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必要的需求可以表达,不必要的需求即使表达出来也不会得到回应。如果父母能把握好,将来还会被孩子的无情伤害吗?

当然,孩子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不会只有食物是必要需求,衣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零用钱都会成为必需品,父母何时该拒绝,何时该答应,何时该延迟满足呢?只要是孩子缺乏、必须更新的物品,是合理的需求,父母就不要吝啬。如果是孩子特别想要的非必需品,父母可以酌情(看孩子是否经常有类似需求)延迟满足,比如,利用生日、儿童节、春节等节日满足孩子,但这种次数一定不能多。如果孩子常常为了满足自己多余的欲望或出于攀比的心理而向父母提出要求,父母一定要拒绝。但是,要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以免孩子因不理解而心生怨恨。

当孩子无理任性时,父母绝不“顺从”

有这样一个对孩子严加管教的场景:一天,6岁的女儿随意把东西丢在地上,妈妈走过去严肃地说:“捡起来”。女儿没有听从,妈妈站在那里继续严肃地说:“捡起来。”女儿依然没有听从之意,还任性倔强地看着妈妈。

妈妈毫不客气地把女儿关进“小黑屋”,直到她认错。后来,女儿认错了,妈妈把她从“小黑屋”放出来,并把她带到刚才的地方,又说了一句:“捡起来。”这时,女儿乖乖地把东西捡了起来。

对于孩子的任性、无理取闹,父母应该坚持原则,不要一边抱怨孩子不好,一边又帮他收拾烂摊子。这其实还是在溺爱他。有人说,溺爱是世界上最毒的毒药,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教育孩子有礼貌,讲规矩,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都是需要坚持原则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教育孩子就是这么做的。遗憾的是,今天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任性、霸道,为了省事都“从”了孩子。其实,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情绪要求父母,要求父母“顺从”。而父母这一“从”,就“从”出了一身坏毛病的孩子,还把尊严“从”了进去。

面对孩子无理的霸道任性,父母绝不能“顺从”。只要父母“不服从”孩子,孩子就一定会“服从”父母,因为正义是父母坚定的后盾。

掌握理智爱孩子的原则与智慧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爱孩子看似很简单,但没有教育原则与智慧的爱,就是偏离正确轨道的爱。法国思想家卢梭也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要爱孩子,但是不要爱错,要爱对,爱错了就会害了孩子。

过度宠爱,就是溺爱。很多人的初衷不是害孩子,但结果是以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溺爱就是以爱的名义给孩子挖的一个陷阱。古语讲,惯子如杀子,最终还要父母自食其果,这实在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一件事。

爱孩子,就要让他成为孩子,而不是老子。我们真的爱孩子吗?孩子的位置不能错。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成为孩子,爱孩子就不能让孩子当老子。家庭中每个人都不要越位,妈妈做好妈妈的角色,爸爸做好爸爸的角色,孩子做好孩子的角色。

怎样爱?“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出自《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做长远打算,不要急功近利。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扎实地去学。要慎思、明辨、笃行。爱孩子需要有一个度,需要很好地拿捏。

教育启示

溺爱是世界上最毒的毒药,这种毒药贴着爱的标签,却实实在在地伤害着孩子。要知道,不是满足了孩子就是爱,也不是拒绝了孩子就是不爱。真正理智的爱是帮助孩子提升感恩心的爱,是让孩子知道满足的爱;爱孩子,就要关心他的成长、培养他的独立性,还要跟他一起成长,跟上他成长的脚步;如果真爱孩子,第一筷子菜不要夹给他,要夹给长辈…… i+Ag6q2OAo4ChOvaZ8+ZuTwuXNODL3LDja+SIGibjaw1zcm3CbfaDXIWewwOFjj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